摘要:為提高大麻纖維的柔軟性、可紡性能,針對不同脫膠工藝處理后的大麻纖維在分梳前進行柔軟整理。分析柔軟整理前后大麻纖維經分梳后的物理機械性能。結果表明:柔軟整理后大麻纖維的斷裂強度及斷裂伸長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當脫膠程度較低時,柔軟整理后大麻纖維的斷裂強度與伸長率提高幅度較大;柔軟整理后的大麻纖維比整理前的抗彎剛度、摩擦因數(shù)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而且當脫膠程度較低時,柔軟整理后大麻纖維的摩擦因數(shù)降低的幅度較小;柔軟整理后,大麻纖維的回潮率比柔軟前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脫膠程度較低時大麻纖維柔軟整理的作用較明顯。說明柔軟整理有助于改善大麻纖維的可紡性能。
關鍵詞大麻纖維;柔軟整理;斷裂強力;斷裂伸長;抗彎剛度;摩擦性
大麻纖維及其織物具有吸濕透氣、抗菌、抗紫外線等特點,是理想的夏季服裝面料[1胃3],但由于大麻纖維剛性大’斷裂延伸小,彈性差,柔軟性差,手感粗糙,造成其服裝產品易起皺起毛,在紡紗及織造過程中,經強烈的拉伸與摩擦,使部分短纖維突出于紗線及織物表面形成毛羽,這種毛羽在燒毛工序很難去除干凈,影響織物的外觀,服用時對人體產生刺癢感。刺癢感與纖維的彎曲剛性有很大的關系,降低纖維的彎曲剛度,可以減小織物的刺癢感。
本文對大麻纖維進行柔軟整理,分析整理前后大麻纖維的拉伸性能、柔韌性能、表面摩擦性能及吸濕性能,為提高大麻纖維的可紡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實驗部分
1.1材料
本文研究的大麻來自中服北安農墾麻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將大麻莖桿通過皮桿分離設備得到大麻初皮原料。大麻韌皮原料的平均寬度約為2.1mm,平均長度約為0.9m,果膠含量為14.42%,半纖維素含量為16.25%,纖維素含量為59.75%,木質素含量為9.58%。利用不同脫膠工藝A、B、C分別對大麻韌皮進行脫膠處理,得到不同脫膠程度的大麻纖維,脫膠程度排序為A<B<C。
1.2實驗方法
1.2.1柔軟整理方案及樣品編號
將不同脫膠程度的大麻纖維進行柔軟整理,實驗用柔軟劑為陽離子DT-150A(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質量濃度為4g/L,整理溫度為35^,整理時間為45min。分別將整理前后的大麻纖維經分梳后進行編號,經脫膠工藝A處理的柔軟整理前后樣品編號為H1、HS1,經脫膠工藝B處理的柔軟整理前后樣品編號為H2、HS2,脫膠工藝C處理的柔軟整理前后樣品編號為H3、HS3。
1.2.2纖維拉伸性能測試
采用LLY46型單纖維拉伸強力儀測試大麻纖維的拉伸斷裂強度及斷裂伸長率。每個樣品取50根纖維進行測試,取平均值。測試條件:溫度為20t,濕度為65%,隔距為10mm,速度為20mm/min。
1.2.3纖維柔韌性能測試
利用自制的單纖維軸向壓縮彎曲儀JXW03測試各樣品的臨界剌扎力,利用光學顯微鏡測得各試樣的直徑及長度,計算抗彎剛度和等效彎曲模量,由此比較各樣品的柔韌性能。
根據壓縮彎曲儀的實驗原理m,考慮纖維截面形態(tài)的影響,相應臨界載荷的表達式為

式中為壓縮彎曲臨界載荷,10_5N;A為截面形狀系數(shù);i為單纖維突出長度,mm;D為纖維直徑,pm;/?為纖維半徑,為等效彎曲模量,GPa。對于截面近于圓形的纖維,形狀系數(shù)以&=1進行計算。
在式(1)中,設A=0.99EbKb,則=W/L2),&為過原點的線性方程的斜率。依據與Z)4/i2按實測擬合直線(過原點的線性方程)的斜率I可求得纖維等效彎曲模量。
1.2.4纖維表面摩擦性能測試
利用Y151型纖維摩擦系數(shù)測定儀測量,并根據式(3)計算大麻纖維的表面摩擦因數(shù),每個樣品取10根纖維進行測試,取平均值。測試條件:張力夾質量為100mg,手柄位置為AEG,轉速為12r/min

式中:/D為纖維兩端張力夾質量,mg;m為扭力天平的讀數(shù)。
1.2.5纖維吸濕性能測試
將各試樣在105T下烘干至恒重,稱取試樣的干重,然后在溫度為20t、相對濕度為65%的條件下,每5min記錄1次纖維的質量,盡量使試樣保持蓬松狀態(tài),直至纖維達到吸濕平衡。根據式(4)計算各次數(shù)據相應的回潮率。

式中:G,為樣品達到吸濕平衡時的質量,g;G。為樣品的干重,g。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