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柞蠶絲織物具有堅牢、耐曬、富有彈性、滑爽挺括等優點,在我國絲綢產品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柞蠶絲綢與真絲綢相比手感粗糙,缺乏懸垂飄逸感,而且受印染、整理等方面的制約,使其在推廣和應用方面受到限制。柞蠶絲是由兩根絲素合并而成的,絲素周圍附有很多絲膠顆粒。絲素內含有色素,這些雜質較難除去。與羊毛的角蛋白不同,絲素沒有胱氨酸殘基,因此在蛋白質聚合物之間不存在化學交聯,而當絲纖維吸水膨脹時,聚合物間賦予纖維高干態折皺回復性的鹽鍵發生斷裂,因而絲織物的抗折皺性很差。
柞蠶絲織物具有堅牢、耐曬、富有彈性、滑爽挺括等優點,在我國絲綢產品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柞蠶絲綢與真絲綢相比手感粗糙,缺乏懸垂飄逸感,而且受印染、整理等方面的制約,使其在推廣和應用方面受到限制。柞蠶絲是由兩根絲素合并而成的,絲素周圍附有很多絲膠顆粒。絲素內含有色素,這些雜質較難除去。與羊毛的角蛋白不同,絲素沒有胱氨酸殘基,因此在蛋白質聚合物之間不存在化學交聯,而當絲纖維吸水膨脹時,聚合物間賦予纖維高干態折皺回復性的鹽鍵發生斷裂,因而絲織物的抗折皺性很差。
研究發現,采用多元羧酸作交聯劑,含亞磷酸的堿金屬鹽作催化劑,代替傳統的N-羥基整理劑進行無甲醛抗皺整理[1],可以獲得很好耐久壓燙(DP)性能,并具有優良的耐洗性。在這些整理劑和催化劑中,具有三個或四個羧基的化合物是最有效的交聯劑,次磷酸鈉是最好的催化劑。由于四羧酸如1,2,3,4-丁烷羧酸和環戊四羧酸價格較高,它們的普及受到了限制,因此用價格低的檸檬酸(CA)代替四羧酸。
1 檸檬酸整理
1.1 實驗儀器及藥品
實驗儀器:YG(B)541-H型全自動數字式織物折皺彈性儀、YG065型電子織物強力試驗儀、702-2型電熱鼓風箱、Y801A型恒溫烘箱、JA1203型電子秤。
實驗藥品:檸檬酸C6H8O7•H2O、次亞磷酸鈉NaH2PO2•H2O、硼酸H3BO3、三乙醇胺(HOCH2XH2)3N。
1.2 整理工藝
二浸二軋(浸漬25 min,軋液率80%)→水洗→烘干(80 ℃,2 min)→焙烘(140 ℃~180 ℃,1.5 min~3.5 min)→熱水洗(50 ℃)→冷水洗→烘干(70 ℃)。
1.3 實驗結果及分析
1.3.1 檸檬酸(CA)的濃度
改變檸檬酸的濃度,測定整理后的織物的折皺回復角,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CA用量對折皺回復角的影響是明顯的。隨著CA用量的增加,折皺回復角也隨之增大,但當CA的濃度超過7%時,隨著CA用量的增加,折皺回復角反而降低。這是因為蠶絲聚合物分子鏈之間的交聯程度隨著CA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當用量太高時,整理劑與纖維之間的反應太劇烈,以致于在織物表面形成一層較厚的整理層,從而降低了織物的回彈性。
1.3.2 焙烘溫度
其他條件不變,僅改變焙烘溫度,測試織物的折皺回復角變化,結果見表1。隨著焙烘溫度的升高,反應速度加快,織物的折皺回復角增加。當溫度達到180 ℃時,織物獲得了最好的折皺回復角。但是當溫度過高時,織物會變黃[2],影響整理效果,可選焙烘溫度為160 ℃。
1.3.3 三乙醇胺濃度
其他條件不變,測試不同的三乙醇胺濃度對織物整理效果的影響,結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三乙醇胺濃度的增加,織物折皺回復有所下降。因為三乙醇胺帶有三個羥基,在焙烘過程中檸檬酸不僅與絲纖維蛋白質發生交聯反應,也與三乙醇胺的羥基發生交聯。三
柞蠶絲織物的抗皺整理
醇胺的架橋效果使幾個檸檬分子產生連接,每一個連接起來的檸檬酸也與蠶絲分子發生化學結合,因此在纖維內可以形成三維的基體,這種結構會增加交聯效果。然而檸檬酸與三乙醇胺發生酯化交聯反應,這對檸檬酸脫水成酐,再與絲纖維發生交聯有一定影響。由于三乙醇胺能抑制檸檬酸的脫水反應,避免了烏頭酸或衣糠酸的產生,提高了織物白率,三乙醇胺濃度可選3%。
1.3.4 次磷酸鈉濃度
其他條件不變,測試不同催化劑(次磷酸鈉)濃度對織物整理效果的影響。結果見表2。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織物回復角先增加后下降。這是因為當檸檬酸和蛋白質大分子發生交聯反應后,必然會使原來的分子間力遭到破壞[3],大分子抵抗因外力作用時分子間發生相對滑移的能力下降,所以織物折皺回復角增加較少。只有當交聯達到某種程度后,其折皺回復性才能達到最大。次磷酸鈉可選濃度5%。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