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行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工藝實驗,探討了染料和堿劑的選擇、堿劑用量、尿素及硫酸鈉用量、堆置時間、水質等諸因素對冷軋堆工藝的影響。通過測量試樣的表觀深度和色牢度發現,當KN型活性紅HF-6BN染料濃度為10g/L時,Na2SiO3用量為10~15g/L,尿素濃度低于5g/L,硫酸鈉濃度10g/L為宜;在室溫下堆置16h,固色達到平衡;且冷軋堆染色以使用軟水為佳。
關鍵詞:冷軋堆染色;表觀色深;電解質;水質
冷軋堆染色工藝介于浸染工藝與連續軋染工藝之間,是一種半連續化的軋染工藝,它的工藝簡單可靠,基建投入低,生產準備周期短,染色滲透佳,固色率高,染料用量少,從而減輕了污水處理負荷。尤其可貴的是,冷軋堆染色工藝沒有中間的烘燥和汽蒸工序,不僅節省大量的電能和蒸汽,而且不會出現連續軋染工藝中常見的因染料泳移而產生的色差弊端。生產實踐證明,冷軋堆染色較之其他染色法,無論產品的外觀質量,還是色牢度等各項指標都有較大的提高。據統計,歐洲35%的活性染料被用于冷軋堆染色,該工藝在染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冷軋堆工藝目前在我國僅在前處理工藝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染色工序上的推廣程度低。究其原因,是因為冷軋堆染色的活性染料、助劑及工藝參數配套不夠成熟,管理層缺乏改變傳統工藝的決心,使得冷軋堆染色工藝得不到應有的推廣。從上述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研究的進展來看,探討純棉織物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的染料選擇以及工藝參數對比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常規活性染料對純棉織物冷軋堆染色條件,了解染料類型、堿劑種類用量、堆置時間溫度以及助劑使用等對染色深度的影響。
1實驗材料和方法
1.1實驗材料
織物:市售100%純棉18tex針織汗布,200~220g/m2,精練后待用。
染化料:活性紅X-3R(X型)、活性紅HF-6BN(KN型)、活性紅K-2BP(K型),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磷酸三鈉、硅酸鈉、碳酸鈉、尿素、硫酸鈉、EDTA等(均為分析純試劑)。
1.2染色方法
將染料與堿劑按比例配制好,室溫條件下浸軋織物,軋余率60%~70%,用薄膜將織物密封,趕出薄膜內空氣,堆置24h,冷水洗,再85℃皂洗5min(皂洗劑2g/L),充分水洗后晾干。
1.3測試方法
1.3.1染色試樣的表觀色深
用美國Dctacolour公司的SF600型測色儀測定(測量3次,取平均值),采用D65光源和10°視場。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