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
分別按GB/T3921—1997和GB/T3920—1997標準評定。
2實驗結果與討論
2.1染料和堿劑的選擇
首先對染料的性能進行篩選。對于淺色染料,其日曬牢度要高,以使染色織物具有良好的日曬牢度指標,可選擇高日曬牢度的染料。據王水武[2]等人建議選擇LevafixC或CibacronC型染料等。對于中深色,建議選用RemazolVS和MarcozolVS類型的染料,這兩類染料的反應基團均為羥基乙烯砜硫酸酯,染料溶解度高,直接性低,染液穩定,更具有相近的反應性能。裘龍發等人將德司達公司的雷瑪素染料用于冷軋堆染色,認為此類染料滲透性好,色光穩定性、重現性好,上染率高,染色成品的色牢度好,很適宜于冷軋堆染色。本文選擇國產常用的3種染料:活性紅X-3R、活性紅HF-6BN、活性紅K-2BP,染料濃度10g/L,選用不同堿劑,用量10g/L條件下進行冷軋堆染色。實驗結果見表1。
表1表明,在相同條件下,織物表觀色深值K/S值的大小順序為:
活性紅HF-6BN>活性紅K-2BP>活性紅X-3R。從理論上講,X型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團是二氯均三嗪,反應性強,活性基一般在較低溫度和堿性較弱的條件下染色,應該適宜于冷軋堆染色,而事實相反,這類染料在不同堿劑條件下,固色率都是最低的,說明X型活性基與纖維發生反應時對溫度的敏感性較強;而K型染料,即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反應性較弱,也需要高溫才能與纖維發生反應,所以在不同的堿劑條件下冷軋堆染色固色率也較低;KN型染料,即乙烯砜基活性染料與纖維鍵合,對染色溫度的敏感性較弱,在低溫適當的堿劑條件下,通過長時間的堆置,能使乙烯砜基與纖維鍵合,得到較好的固色率。這也說明乙烯砜型或可以轉化為乙烯砜基類的活性染料(如LevafixC、CibacronC型、RemazolVS、MarcozolVS型等)適宜于冷軋堆染色。
此外,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中染料選擇還應滿足如下要求:染料的溶解度要高;染料直接性低,且拼色染料直接性要接近,否則易造成織物頭尾色差及色光的穩定性差;三原色或拼色染料的反應性要接近,不能有較大的差異,從而保證色光的重現性;由于要求染料在低溫下和纖維發生共價鍵結合,所以染料的反應性要強;染料還應具有優良的耐堿性。
從表1還可以看出,活性紅HF-6BN采用的堿劑:Na2CO3條件下,表觀色深值K/S值最低,不適宜作冷軋堆染色的堿劑;NaOH和Na3PO4的K/S值中等;而KOH和Na2SiO3的K/S值最高,說明KOH和Na2SiO3在冷軋堆染色中固色效果較好。綜合其他因素,KOH極易產生色花;Na3PO4成本較高;NaOH成本較低,但易吸水,易造成布邊堿濃度降低,深度較布中間淺,產生色差;Na2SiO3堿性緩和,其穩定性好,價格適中,是比較適宜于冷軋堆染色的堿劑。
以下實驗都是采用KN型染料活性紅HF-6BN,堿劑為Na2SiO3條件下進行的。
2.2堿劑的用量
在染料濃度10g/L和不同濃度硅酸鈉條件下,進行冷軋堆染色,測其K/S值,可以看出,隨著硅酸鈉濃度的增大,織物表觀深度K/S值也在提高。但在硅酸鈉濃度高于15g/L后,K/S值提高的速率在下降。另外,考慮到大量的硅酸鈉存在會增加染料的直接性,在堿性條件下,染料的反應基發生變化,染料的極性增大,直接性提高,大生產染色時易產生頭尾色差,因此染料濃度10g/L時,硅酸鈉濃度為10~15g/L為宜。由于堿劑的用量隨染料濃度提高而增大。結合實驗結果,推薦以乙烯砜型為反應基的KN型活性染料的堿劑用量如表2所示。
2.3尿素和硫酸鈉的影響
在染液濃度10g/L,Na2SiO3濃度10g/L條件下,加入不同用量的尿素和硫酸鈉進行冷軋堆染色,測其K/S值,可以看出,尿素可以提高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的表觀色深值K/S值,這是因為尿素具有助溶和膨化纖維的作用;但提高的幅度并不大,而且隨著尿素濃度的提高,K/S值反而下降,所以尿素的用量一定要把握準確,否則起相反的作用。實驗得出染液濃度10g/L時,尿素濃度低于5g/L為宜。硫酸鈉也可以提高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的表觀色深值,而且提高的幅度比較大,說明硫酸鈉比尿素對冷軋堆染色的影響更大。隨著硫酸鈉用量的增加,其K/S值也在提高,這是因為隨著電解質濃度的提高,纖維內相[OH-]隨之提高,從而提高了纖維素的離子化,使[Cell—O-]提高,活性基與纖維反應速率提高,從而提高了固色率;當硫酸鈉濃度達到15g/L時,K/S值提高幅度變緩慢。考慮大生產時,硫酸鈉的促染效果易產生色差,所以染料濃度為10g/L時,硫酸鈉濃度10g/L為宜。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