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蠟染和扎染就是這些藝術瑰 寶中的一朵奇葩,它們的圖案特征和制作過程及表現手法的獨特性使其藝術價值更加賦有不拘一格的魅力。它們的“隨機思維”、“順勢 造形”的效果和情趣往往會出現不可重復的妙筆和意外驚喜。
[關鍵詞]蠟染扎染;圖案風格;印染技法
一、蠟染扎染藝術圖案風格
圖案與服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古今中外的服裝 上,圖案是最原始的服裝裝飾。早在4000年前史籍上就 有“衣畫而裳繡”的記載。在沒有服飾之前,原始的人類曾 用文身、彩繪等方法裝飾身體,來表現自己的身份和部落、 陣營及性別的歸屬,身體上的色彩與紋樣在祭祀、求偶、生 產、戰爭等諸多社會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服裝誕生 以后,文身、彩繪的意義開始消減,雖然服裝能夠防御、保暖,卻遮蓋了美麗的花紋,于是原有直接表現在人體上的紋樣,就通過刺繡、印染等工藝手段將圖案轉移到了服裝 上,這時候服飾圖案及其相關工藝開始得到了發展和推 廣。
(一)蠟染藝術圖案風格
蠟染又稱蠟防染,古時稱“蠟纈”,是蠟畫與染色的結合。蠟染與絞染、扎染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染纈基本工藝。蠟染是利用蠟作為防染材料,在需要顯示花紋的部分 進行各種手法的涂繪,再經染色,涂蠟處染液不能滲入而顯示出所繪花紋圖案。蠟染圖案是蠟染服裝的精髓,是區別于其它特色服裝的獨特標志。它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形式上豐富多彩,經歷了悠長歲月的洗練而滲透出濃厚的歷史凝重感,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蠟染的魅力除了圖案外,還在于蠟冷卻后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變化多樣的色紋,俗稱“冰紋”。
(二)扎染藝術圖案風格
扎染是通過針或線對紡織品進行納縛縫綴后再經染色而形成花紋圖案。它是我國古老民間傳統手工藝園中的一枝艷麗奇葩,早在我國秦漢時期即已問世,并隨著歷史的前進,時代的發展,新面料的開發,其花型圖案、花色品種、染色工藝技術一代高出一代。
扎染所得的圖案紋樣是一般印花工藝無法得到的,它不僅體現了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的整體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輝,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較高的藝術價值,人們通常把它稱為沒有針線的刺繡,不經編織的彩錦。扎染制品的圖案是通過防染而來,與大機器生產的圖案風格完全不同。扎染在古代稱扎纈、絞纈或染纈,扎染制作條件要求不高,一針一線即可,扎的含意即是用線繩之類將不需染色的部分扎住不讓其上色而達到防染目的。扎染制品在染色過程中,隨著扎線的綴力度不同,織物承受壓力的松緊不同,色漿浸滲于織物紋理中的程度不同,因此可 產生深淺虛實、變化多端的色暈,同時多種扎法的巧妙運用及與多種染色技術的相結合,染成的圖案紋樣神奇多 變,色彩鮮艷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幽雅而高尚,雅致而又富有趣味。這種獨特的紋路肌理及暈色為扎染所獨有,是任何機器印染都難以達到的效果,因而自古迄今,扎染絲毫沒有過時的感覺,反而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們返樸歸真,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要求,追求個性的心理,使得扎染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銷量成倍增長。其應用從服用布到各種裝飾用布,特別是近年來被設計師們應用于時裝領域而倍受人們的關注。
二、蠟染扎染藝術的表現手法及制作工藝
服裝圖案在服裝上的表現手法很多,常見的有印、染、繪、繡、織、添、褶、編結、拼接及制造特殊纖維肌理等,不同手法的運用同樣會營造出不同的效果。如粗獷型風格服裝、休閑服裝:在圖案設計上可以利用拼接、文字圖案、特 殊肌理效果等手法。高貴、典雅類:像禮服,可以用手繪、刺繡、立體團花等手法。傳統民族類:則可以用扎染、蠟染、手繪、編結等手法。設計者需對各種基本的表現手段有全面的認識,并結合形式美法則,才能創作出完美的服飾圖案。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