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2可知,氧漂法普遍比還原漂白度高,但纖維失重率大,而纖維強力差別不大,說明大豆纖維在雙氧水堿性中漂白時,纖維中蛋白質水解流失較多;其中亞綠酸鈉漂白劑對大豆纖維中蛋白質發生氧化和氯化作用,使蛋白質分子鏈斷裂,致使蛋白質組分流失嚴重,由于蛋白質大量流失,使殘留的大豆纖維白度趨于提高,從表2看出,亞漂后的大豆纖維紗的白度可達80以上。

從圖1和圖2看到,大豆纖維用亞綠酸鈉漂白時,隨著亞綠酸鈉濃度增高,纖維白度提高,而失重率明顯增大,蛋白質損失嚴重。建議對白度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不要采用含氯氧化劑(亞綠酸鈉,次綠酸鈉及其他含氯助劑)處理大豆纖維,以免大豆纖維中蛋白質流失過多,影響纖維性能。
2 不同漂白法對大豆纖維染色性能影響
氧化和還原漂白的大豆纖維用酸性染料Everacid紅N-B和活性染料Remazol艷藍R-X染色,染色結果見表3。

由酸性染料染色結果可知,保險粉和硼氫化鈉/亞硫酸氫鈉漂白試樣的可染性較原樣沒有降低,二氧化硫脲漂白試樣的可染性略有降低,這說明還原漂白并未影響大豆纖維的酸性染料可染性。氧化漂白后大豆纖維的酸性染料可染性均發生了較大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雙氧水/TAED和亞氯酸鈉漂白降低的最多。由活性染料染色結果可知,還原漂白對活性染料上染率影響很小,對固著率的影響較大;氧化漂白對活性染料上染率和固著率的影響很大,其中雙氧水/TAED和亞氯酸鈉漂白的影響更大。
酸性染料在PH=4.5的條件下染色,與大豆纖維的主要結合力主要表現為染料陰離子與大豆蛋白上離子化氨基之間的離子健結合。氧化劑漂白后上染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有兩個:大豆蛋白(包括堿性氨基酸)含量的降低和堿性氨基酸的氧化變性。
3 采用雙漂法提高大豆纖維白度
從表2所知,還原劑單漂或雙氧水單漂后的大豆纖維白度較差,一般情況下,達不到鮮艷色的染色要求。采用雙氧水、TAED法漂白白度較好,但該法成本較高。亞氯酸鈉漂白法大豆纖維白度較理想,WI白度值達到82以上,但是纖維中大豆蛋白流失嚴重,影響紡織品服用性能,不能大面積使用,建議不要采用此法漂白。
為了提高大豆纖維及其紡織品白度,采用雙氧漂或氧漂-還原漂、還原漂-氧漂方法為宜。
對大豆散纖維精練漂白工藝進行了優化試驗:采用單獨氧漂法、單獨還原漂法和氧漂-還原漂復合法,結果見表4。

由表4可見,采用氧漂和還原雙漂工藝,大豆蛋白纖維白度較好。進一步改變雙氧水濃度、還原劑濃度、溫度和處理時間等進行單因素試驗,初步確定精練漂白工藝。采用氧漂-還原漂雙漂工藝進行生產試驗,獲得較好的漂白效果,漂白的大豆蛋白纖維經新蘇綸紡織有限公司試紡成功,32S、40S大豆蛋白纖維紗的纖維條干均勻、毛羽少、白度光澤好。
大豆蛋白散纖維精練漂白生產試驗工藝和結果如下:
(1)工藝流程:纖維準備→氧漂→(熱水洗或去氧酶處理)→水洗→還原漂→水洗→(漂白)→(柔軟處理)→脫水→開松→烘干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