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精練漂白工藝:
氧漂(g/L)
30%雙氧水 10~40
純堿1~3
穩定劑(泡化堿)2~6
精練劑 1~2
浴比1:10左右
溫度(℃) 90~95
時間(min) 50~80
還原漂(g/L)
還原劑 2~6
純堿1~4
精練劑 1~2
浴比1:10左右
溫度(℃) 90~92
時間(min) 30~50
柔軟處理
Srisoft KAT(%owf) 3
Srisoft SIL(%owf) 1
浴比1:10左右
溫度(℃) 50~40
時間(min) 10~15min
散纖維漂白的大豆蛋白纖維與未漂白的大豆纖維機械性能比較,委托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上海商品檢驗技術研究所檢測,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可見,漂白的大豆蛋白纖維物理機械性能基本不變,纖維未受損傷,細度稍變細,斷裂伸長率稍有增加,初始模量有所降低,從以上性能來看,漂白后大豆蛋白纖維手感柔軟度有提高。
紗線精練漂白加工設備有絞紗染色機、筒子紗染色機等。目前,大豆蛋白纖維采用絞紗精練漂白的工廠較多,絞紗精練漂白由于紗線處在松弛條件下不斷運行,紗線之間有較小的擠壓作用,漂白液助劑容易滲透到大豆蛋白纖維紗線內部。如果漂白工藝制訂合理,絞紗染色機運轉良好,精練漂白后的絞紗白度較好而均勻,染色后色澤勻透。但是,絞紗漂白的大豆蛋白紗表面易發毛,易打結造成亂紗,從絞紗倒成筒子紗斷頭多,制成率低,僅適用于股線加工。絞紗精練漂白工藝與散纖維相類似,精練劑、漂白劑和漂白助劑相同。由于加工設備狀態不同,漂白劑用量、加工溫度和時間等工藝條件有所調整,才能達到白度要求。
筒子精練漂白染色法是紗線加工中重要的一種方法,具有許多優點:加工紗表面光潔不亂紗、制成率高、生產率高。但是,必須掌握好筒子紗卷繞密度,如果密度偏小,有利于漂白液染液滲透,但由于大豆纖維光滑,在加工過程中造成筒子紗變形而倒塌,筒子紗兩端易擦毛擦傷;若密度過大,由于纖維紗線在濕熱條件下要收縮,造成漂液或染液滲透不良,引起白度或染色不勻,因此必須根據大豆蛋白纖維紗線的性能掌握好筒子紗卷繞密度。另外,筒子紗染色機加工液的循環倒向速度也會影響到筒子紗加工質量。在上述前處理工藝條件下加工的38S/2大豆蛋白纖維的質量指標如表6所示。
從表6看出,氧漂-還原漂的大豆纖維紗線白度較好,漂白時溫度對強伸度影響較大,95℃漂白時強力損傷未14.5%,而92℃漂白時強力下降僅5.8%。
由于大豆蛋白纖維耐濕熱性較差,隨著溫度升高,纖維收縮增大,導致斷裂延伸度提高。因此,大豆蛋白纖維紗精練漂白時的溫度不宜超過95℃。從目前對大豆纖維的紗線漂白工藝研究情況萊看,白度不如棉白,但對纖維損傷甚小,較為可行。
采用二次氧漂或還原漂-氧漂或氧漂-還原漂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纖維地漂白白度,但是工藝流程長,生產率低。從表2和表3可知,使用雙氧水/四乙酰乙二胺(TAED)低溫漂白,能獲得較好白度。根據資料介紹,采用雙氧水/TAED按理論摩爾比就地生成過乙酸強氧化劑的方法,是一種新的漂白方法。在雙氧水濃度(30%)未7.5~10g/L、TAED/H2O2摩爾比為0.5、PH值5~6和70~80℃條件下,可獲得良好的漂白效果,亨特白度可達80左右。表7列舉了用雙氧水/TAED法漂白的大豆纖維、蠶絲和羊毛的色度值。采用雙氧水/TAED漂白大豆纖維在70~80℃溫度下能獲得較好白度,漂白時間短、生產效率高。從表3看到,用雙氧水/TAED漂白后的大豆纖維纖維用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其上染率和固著率低于還原漂和普通雙氧水漂白。雙氧水/TAED漂白法還需進一步試驗,并進行中樣生產試驗加以驗證。
大豆纖維/棉、大豆纖維/絹絲等混紡交織物的漂白與大豆纖維、紗線或織物的漂白方法與純大豆纖維、紗線或織物的漂白方法和工藝相近,為避免損傷棉和蠶絲纖維,適當降低漂白液的雙氧水濃度。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