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測定
1·4·1表面深度測定采用DC-SF600PLUS型測色配色儀進行測試。
1·4·2摩擦牢度測試
按GB/T3920-1997《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方法》,用Y571D型多功能色牢度摩擦儀進行測試。
1·4·3水洗色牢度測試
按GB/T3921-1997《紡織品耐洗色牢度試驗方法》,用HZ-16型水洗色牢度測試儀進行測試。
2結果與討論
2·1染浴pH值對得色深度的影響
由于還原染料的特殊性,染浴的pH值決定著染料的存在狀態,對染色起著不可忽略的影響。pH值對滌綸織物靛藍染色的得色深度影響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滌綸織物的得色深度受pH值的影響比較大。在pH值為6~7時達到最高點,即pH為6~7時,織物表面得色最深;染浴的堿性越強,織物得色越淺。還原染料不溶于水,堿性溶液中在還原劑的作用下,染料分子中的羰基還原成為可溶性的隱色體鈉鹽[2]。靛藍隱色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對纖維素纖維(尤其是棉)有很強的親和力,上染性能也較好;但是由于滌綸是疏水性纖維,靛藍對其缺乏親和力,不能有效上染。加入醋酸后,氫離子逐漸取代鈉離子的位子,染料的親水性逐漸減弱,對滌綸的親和力逐漸增大,當染色達到一定的溫度時,因纖維分子鏈段運動而形成的瞬時孔隙增大,染料分子才能進入纖維內部,此時上染率明顯提高,織物的得色深度也明顯提高[2]。
2·2染色溫度對得色深度的影響
由于滌綸的結構緊密,Tg較高,故需要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染色。將染浴的pH值調到6~7,在不同的溫度下對滌綸織物進行染色,測試織物的表面得色深度,結果見圖5。

當溫度達到90℃時,染料剛剛開始上染纖維,得色很淺,隨著溫度的升高,滌綸織物的得色深度也逐漸增大,當溫度升至120~130℃時得色深度達最大值,當溫度達到140℃以上時,得色濃度又稍有下降。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說明:首先,滌綸纖維的結晶度高,在高溫高濕以及水的增塑作用下,纖維分子鏈段運動才能加劇,分子間微隙才能增大[3];其次,靛藍染料分子也需要在較高溫度下才能獲得足夠多的能量,擴散進入纖維內部;再次,在溫度和堿濃度較高的情況下,一些還原染料會發生水解,導致織物得色變淺。
2·3染色時間對得色深度的影響
在染浴的pH值為6~7,溫度為120℃的條件下,分別上染10、20、30、40、50、60min,不同染色時間下,滌綸織物的得色深度如圖6所示。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