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圖1可以看出,兩種糊料的粘度都隨濃度的增大而增大。海藻酸鈉粘度增加快,而ZW603較為平緩,說明海藻酸鈉的成糊率高于合成增稠劑ZW603,但ZW603的耐稀釋性比海藻酸鈉好。
2.1.2流變性測試
2.1.2.1粘度
選擇4%SA和6%ZW603基本原糊制備混合糊料,并按照處方制備色漿,測試結果見圖2。

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復配比例的變化,粘度發生很大變化,大多數原糊在拼混后粘度明顯降低。其原因是:不同糊料的抱水性不同,抱水性強的糊料會奪取抱水性較弱糊料的水分,破壞其水化層,造成粘度下降。而3∶7混合糊料比較特殊,粘度與單支糊料的粘度相當,這可能是由于兩者之間發生了某種鍵合,導致粘度增大。
色漿粘度隨ZW603比例的增大而下降,而3∶7混合糊料的粘度突然升高,與SA相當,符合降低成本的要求,下面將重點討論。
2.1.2.2印花粘度指數(PVI值)
粘度計測得的數據顯示所有的試驗原糊均屬假塑性流體,表1為各混合糊料的PVI值。

由表1可以看出,混合糊料隨合成增稠劑ZW603比例的增加,PVI值變小,假塑性越明顯。3∶7混合糊料的PVI值為0.53,介于兩者之間,有利于改善海藻酸鈉印制精細花型效果不好的缺點;而且適合印花中占主要地位的平網、圓網和高數目圓網印花設備,因而擴大了使用范圍。
2.1.3化學品相容性
采取逐漸提高化學品濃度的方法,重點比較海藻酸鈉、3∶7混合糊料和合成增稠劑ZW603三種原糊的化學品相容性。
2.1.3.1與碳酸氫鈉的相容性
活性染料印棉織物時,需在堿性條件下固色,碳酸氫鈉是常用的堿劑,一般用量在1%~3%。圖3為各原糊與碳酸氫鈉的相容性。
2.1.3.2與防染鹽S的相容性
防染鹽S為弱氧化劑,它能防止活性染料在印花汽蒸時因受還原性物質的影響而導致的色變、色萎,一般用量在1%~2%。圖4為各原糊與防染鹽S的相容性。
2.1.3.3與染料的相容性
活性染料的用量根據染料本身性質及印花產品顏色深淺而定,一般在0.5%~10%。圖5為各原糊與活性紅K-2BP的相容性。

觀察圖3、4、5可以看出,三種糊料粘度的變化趨勢相似:海藻酸鈉對碳酸氫鈉、防染鹽S和染料的穩定性很好,粘度基本不變。其他兩種原糊在三者作用下,粘度均下降,用量越多,粘度下降越大。ZW603糊料粘度下降最大,3∶7混合原糊粘度雖然也下降,但趨勢比較緩和,下降后的最終粘度值仍比單獨使用ZW603要高得多。

這是因為碳酸氫鈉、防染鹽S和染料都是電解質,聚丙烯酸類合成增稠劑在電解質的作用下,失去對水的增稠作用,導致粘度下降。而海藻酸鈉與聚丙烯酸類合成增稠劑的增稠機理不同,基本不受電解質的影響。
綜上所述,3∶7混合糊料耐電解質的性能比海藻酸鈉稍差,但與ZW603相比有了很大改善。圖1中色漿粘度的變化曲線也說明了這一點。
2.1.3.4與尿素的相容性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