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測定日期代表取樣時的產品質量,和當時價格。
1.4活力的促進與抑制
1995.9.29測定
1.4.1 促

注:磷酸鈣溶液配制:磷酸(85%)5份,無水氯化鈣5份,醋酸鈉4份,加水至25份。
1.4.2 部分染化藥劑對活力的影響

下表高錳酸鉀為0.1g/L其他藥劑用量為0.5g/L
2.有關織物酶處理反應機理的幾個問題
2.1 問題的提出和印證
有人認為:酶是催化劑,本身不加入反應,基本上沒有消耗,換言之,活力低的纖維素酶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用延長處理時間的辦法,來達到與活力高的酶一樣的處理效果,夸張一點的說法是;只要時間充分,酶幾乎是可以周而復始反應不絕的。這一觀點有必要進行檢驗,粘度測試方法中有二個約定值,一是酶液濃度為1克/升,二是反應時間為10分鐘,如若在測試中變動這二個因素,并將測定值用下式進行修正;修正值=測定值×約定/實際只要酶在織物處理過程,活力始終不變,測出來的酶的活力數據應該是統一的。現印證如下:
2.1.1 任意延長反應時間,測得的活力數據

這組數據反映出;在酶的作用下,CMC的粘度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下降,如此算出的活力當然是要大許多,但是經過時間修正(活力×給定/實際),與標準條件下檢出的活力數據上下差不過10%左右。它說明二個問題;在一定時間內,酶對CMC的作用是;時間越長水解越多。②經過修正,不同時間測得的酶的活力,數據維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注:CMC水解率太高時,粘度很小,粘度計測度誤差加大)。
2.不同濃度(酶)測得的活力數據

從表中數據看出,CMC的水解率與酶的活力成正比,與酶的用量成正比。
這組測試數據說明二個問題:
①酶的活力高或者用量多,同樣能使羧甲基纖維素高度水解。
②濃度修正后,酶的活力數據基本不變(個別數據稍有出入)。可以設想,織物處理用酶量可以用活力作為計算根據,活力高的少用,活力低的多用。
2.2 織物處理液中,酶的作用力的檢測
有人這樣描繪織物酶處理的反應過程:酶吸附纖維,催化水解時酶隨之溶入水中,再吸附再水解,周而復始很少消亡。另外;上面有試驗證實,延長時間確實可以增加水解量,這一點似乎也可為上述觀點提供佐證。
但是,從這一組工作液的測試結果中,卻反映出;在工作液中,酶作用力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衰減,現將試驗條件與測試結果介紹如下;
2.2.1 測試方法
將織物輕松地卷成園柱狀,恰好置于直徑相當的燒杯內,倒入已經調好PH酶處理液,液面稍高于織物園柱,浴比為1∶5。在水浴鍋中保溫,到一定時間時傾出處理液取樣,用CMC粘度法測定活力,與起始液對比,求出不同時間的衰減百分率。空白試驗,不加織物,其余操作相同。
2.2.2 試驗條件
(1)溫度
分二擋;①55℃。②室溫。室溫為自然溫度,如實記錄。
(2)pH:有pH4.5pH2.5 中性三種條件
2.2.3 分析測試方法
(1)酶的活力測試用CMC粘度法
(2)將酶處理過的織物,用SapamineOC再進行柔軟處理,并對比處理前后的織物柔軟度,柔軟度測試用斜面法硬挺度儀。
2.2.4 試驗結果與討論:
2.2.4.1 空白活力檢測:
在工作液存放過程中,酶作用力的衰減率檢測結果: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