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汽巴公司開發了活性染料冷軋堆染絲
軋堆例句如下:
610克活性染料(乙烯砜型)
lO克琥珀酸二辛酯鈉鹽
200克碳酸鈉
120克海藻酸鈉
加水至10升
織物為單位重量80克/米2絲綢110米,軋液率90%,于25~27℃卷堆48小時。然后用40~50℃沮水沖洗10分鐘,再放于含2g/L非離子洗滌劑的平幅洗機中80℃洗15分鐘去除沒固著的染料,然后用純堿調PH8.5~9.0,40℃洗5分鐘,再用20℃水洗5分鐘(水中含lg/L醋酸)染得深而均勻的顏色,濕牢度很好。冷軋堆工藝確實節能,其難點是堆卷處的溫濕度必須嚴格控制,否則批與批之間的色重現性很難控制。
3.溶劑染色
3.1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道化學公司的Dunn,Jr.開發了用三氯乙烯溶劑染滌綸的方法,不過氯氟碳氫溶劑均可適用,如三氯乙烷,氯甲烷,氟碳化合物F112,F1l3等。用分散染料溶劑染滌綸方法舉例如下:
500克滌綸,用10克Resolin Brill Yellow TGL(2%o.w.f)溶于500ml過氫乙烯之中,總液量為8.184升。升溫至130℃保溫60分鐘,然后降至大氣壓.回收過氯乙烯。放在lg/L保險粉和lg/L氫氧化鈉中,80℃洗20分鐘,再放水加溫至80℃(液中含l%醋酸)洗10分鐘,脫水后于105℃烘干(其中織物上有0.2%wt的過氯乙烯被帶走)。
測染色物摩擦牢度,干為4級,濕為4+級
洗滌牢度和干洗牢度都是5級
耐曬牢度:可曬20小時。
3.2同時期意大利Monledison S.P.A.在毛織物上開發了三氯乙烯溶劑染色方法。
溶劑染色的關鍵因素是溶劑和水是兩相不相溶的,通過乳化劑將西相乳化在一起,染色就均勻了。舉例如下:
過氯乙烯3200份
乳化水10份
乳化水中含2份乳化劑,其中15.9%為吐溫80(山梨醇單油酸酯加上20個環氧乙烷)和84.1%斯潘
80(山梨醇單油酸酯不接環氧乙烷)。染色時加人酸性黃39號1.77份→100份防縮羊毛紗。另外脂肪醇EO醚磷酸酯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1份,30分鐘升溫至100℃,保溫60分鐘寸移出→脫水→洗滌→烘干。染色具有很好的滲透性和吸盡率(98%)。
尼龍66紗染色例:100份尼龍66紗,于室溫加1.67份酸性紅57號,lO份水,乳化劑2份,3200份過氯乙烯,15分鐘升溫至100℃,保溫45分鐘→移出→水洗→烘干。吸盡率達99%。
目前問題是溶劑有毒禁止使用。要研發環境友好的溶劑如DPTB(即二丙二醇叔丁醚)等助劑。這對于干洗和溶翔染色都是當務之急。
4.羊毛低溫染色趨勢
羊毛低溫染色研發至今已有20余年的歷程,多年實踐證明,低溫染色80~90℃代替沸點染色不僅節約能源,而且對減少角元纖維損傷,尤其是柔嫩的羊絨、兔毛、羊駝絨、羔羊毛等特種動物纖維的保持有重要意義。當今羊毛纖維染色保護劑羥甲基乙烯脲疑有甲醛釋放、水解酰化蛋白對日益提高的摩擦牢度有影響,在這種背景下,采取低溫染色更不失為一種保護纖維的好方法。
以往為了低溫的染色溫控因素,限制了低溫染色的推廣,如今溫度曲線的程序控制已很普遍,這一因素已不存在大問題。關鍵在于兩點:作為角質纖維的主要膨化劑十八碳脂肪酰胺的乳化技術的研發需要進一步完善。
4.1作為乳化狀態,現代染色需求的是微乳化狀態,需要將十八碳脂肪酰胺的粒徑通過微乳化技術細化到50--100nm,而不是以前的1.Oμm。膨化劑的微乳化可顯著改進染色色牢度,減少浮色。
4.2另一點原來用壬基苯酚聚氯乙烯醚疑有毒(影響生育的一種環境類激素)待改為對環境更為友好的癸醇(ED)醚、異十三醇(EO)醚等作微乳化劑。
期待出現比BYLAN NT及Miralan Top更有效的低溫染色助劑。
5.短蒸軋染工藝
5.1兩種傳統工藝的不足
包括棉、粘膠、麻及其與滌綸之混紡活性染料軋染,主要傳統工藝如下
5.1.1軋一焙法
主要缺點是固色率低:得色牢度較差;色澤艷度不夠好:脲素用量大。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