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度參照FZ/T 01068-1999《評定紡織品白度用樣卡》評定牛仔布反面白度。
顏色深度 用Datacolor電腦測色配色儀測試牛仔布正面的K/S值。
毛效參照FZ/T 01071-l999《紡織品毛細效應試驗方法》測試,測定30 min內液體在牛仔布上的爬升高度(cm)。
拉伸強力參照GB/T 3923.1-1997《紡織品紡織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測定。
抗起毛性 依據GB/T 4802.1-1997《紡織品織物起球試驗圓軌跡法》進行測試。由于纖維素纖維不易起球,故本試驗僅測試試樣的抗起毛性。使用起毛起球儀,在200 r/min條件下測定。
2 結果與討論
2.1 退漿劑對牛仔布退漿效果的影響
分別采用燒堿、退漿酶、軟片、枧油和熱水對牛仔布進行退漿處理,效果見表1

表1可見,牛仔布經酶退漿后,其退漿率、毛效、手感及條痕情況均優于其它幾種處理方法,說明以儀一淀粉酶為主要組分的退漿酶DL對淀粉漿料的去除率非常高,且對織物作用溫和。軟片441與熱水退漿的退漿率接近。軟片441退漿雖能使牛仔布變柔軟,并減少條痕,但會增加織物的疏水性,導致牛仔布退漿效果及毛效不理想。熱水退漿雖能去除部分漿料,但手感粗硬,條痕嚴重。枧油DSC具有較好的凈洗和潤濕性能,退漿效果優于熱水和軟片441,毛效僅次于酶退漿。
2.2 退漿劑對牛仔布k/s值和對比度的影響
牛仔布緯紗為白紗,在退漿和酶洗過程中,脫落的染料容易重新沾污白紗,影響染色部分的色澤和磨白對比度。酶洗后,牛仔布白紗越白而染色部分顏色越深,說明對比度越好,即牛仔風格越明顯。目前對比度一般以目測為主。本試驗采用牛仔布反面白度與正面 K/S值之和來表示對比度,其值越大,表明對比度越好。牛仔布經不同退漿方法處理后,測得的白度、K/S 值和對比度見表2。

由表2可見,牛仔布經酶退漿后自度最好,其次是枧油退漿,說明這兩種退漿方法有較好的防染效果。此外,酶退漿后的牛仔布正面顏色較深,即具有較好的保底色性能。退漿后再進行酶洗,牛仔布白度進一步提高。燒堿退漿后的對比度最小,酶退漿和枧油退漿后的對比度較大,與目測結果相符。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