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羊毛防氈縮性
經過等離子體處理的羊毛纖維,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放大3000倍)發現,鱗片主體基本完整,而多處鱗片尖角芒刺被打鈍,鱗片“起翹角”變小。進一步放大(10000倍)觀察,可見羊毛纖維鱗片表面在等離子體處理時被刻蝕的大量痕跡。這種表面微觀粗糙度的增加和纖維抱合時接觸面積的增加,導致了纖維表面摩擦系數的提高。表1為經氧等離子體處理3min后羊毛表面摩擦系數的變化。
.png)
表1表明,羊毛經等離子體處理后,雖然正逆鱗片方向的濕摩擦系數(μ1,μ2)均有所提高,然而定向摩擦效應卻減小了,因而所得的產物具有很好的防縮性。
3.2改善織物吸濕性
在低溫等離子體(LTP)作用下,織物的中性表面變成極性表面,這是因為表面的刻蝕增加了羊毛纖維表面親水性基團的含量。羊毛表層的胱氨酸轉變為磺基丙氨酸,是增加對水的吸附作用的主要原因。另外,除了降低羊毛表層交聯密度,增加磺基丙氨酸以外,內表皮和鱗片層細胞膜的復合物也被改性,因而加快了水分子的擴散。通過LTP處理,羊毛表面的吸附作用也可以通過提高纖維和水之間的氫鍵作用來改善[6,7]。
3.3改變表面靜電性質
表面靜電性質可以用放電時間ts來表示,放電時間越短則樣品表面放電能力越好。經等離子體處理后樣品的ts值比末處理的小。這是因為經等離子體處理后,吸濕性的改善有利于纖維的導電。1995年,Hesse等人指出纖維表面的水分子可以產生一層連續的薄膜,它可以使纖維表面粒子自由地移動,進而提高纖維的表面電導率[8]。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