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酶制劑復配中的穩定劑及其作用機理
酶制劑的存儲穩定性和使用穩定性是酶能否被廣泛使用的基礎。對于某一種酶的穩定劑可能是另一種酶的抑制劑,所以紡織用酶制劑的復配時要充分考慮穩定劑對于各酶的作用,要求做到寬的溫度和pH值范圍下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通常的酶制劑穩定劑有高分子化合物、多元醇、羧酸鹽和低分子多羥基化合物以及糖類等。
東華大學王愛平等在對于常溫α-淀粉酶的穩定劑的研究中指出,醋酸鈣、乳酸鈉、殼聚糖是該酶在水溶液中的好的穩定劑,L-組氨酸在60℃時的熱穩定效果顯著。尤其是殼聚糖與棉織物會產生協同效應有利于熱穩定性的提高[2]。江南大學郝秋娟等在對于淀粉液化芽孢桿菌產β-葡聚糖酶的研究中采用大分子親水型多糖黃原膠、動物蛋白明膠、甘油、氯化鈉作為該酶的熱穩定劑效果明顯[3]。張賀迎等關于穩定劑對糖化酶溶液的穩定作用的研究也證實了黃原膠、明膠、甘油、氯化鈉、硝酸鈉、磷酸氫二鈉對糖化酶的保護作用,同時將黃原膠、氯化鈉、甘油三者按照比例得到復合穩定劑也有較好的穩定效果,如此大大減少了價格較貴的黃原膠的用量,有實際的應用價值[4]。
酶的活性功能決定于其自身的分子結構的完整和嚴格的構象,當溫度變化時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而喪失其生物活性。實驗表明酶制劑的穩定劑有多種選擇,而各個穩定劑的穩定機理各不相同。一般看來,維持蛋白質的構象的作用力包括分子內氫鍵、分子外氫鍵、非極性基團之間的疏水基的相互作用(范德華力)和正負基團間的離子鍵。除范德華力外,其他作用類型的作用力都直接受到水分子的影響,酶分子的水溶液會逐漸失去活性。黃原膠由于自身的網狀結構能夠發揮篩孔效應,通過對酶蛋白分子產生空間限位來減少酶分子之間的碰撞繼而提高其穩定性;而親水型黃原膠則是通過增強酶蛋白分子的疏水性,減小水的自由度來提高穩定性;甘油以及其他一些多元醇類和糖類主要是通過分子中的羥基與水分子形成氫鍵而抑制了水對酶分子的作用;明膠對于酶分子的保護則可能是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區域產生疏水性從而排除了水的作用。
1.2酶制劑復配中的防腐劑及其作用機理
液體酶制劑由于微生物污染很容易變得不穩定,造成此類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酵母和霉菌。對酶制劑造成污染的細菌主要有芽孢桿菌和假單胞菌;霉菌有曲霉屬;酵母的污染則較少見。通常細菌或者霉菌在酶制劑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水分子活度,細菌存在時水分活度在0.9以上,霉菌一般在0.7以上。因此酶制劑的抗菌需要通過降低水分活度來實現,當然直接添加抗菌劑也能起到作用。通過控制pH值和水分活度,以及添加防腐劑配合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液體酶制劑的防腐作用。此外,由于在水溶液中添加電解質或者可溶性物質能夠降低水的活度繼而對防腐產生增益效能。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