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氧化還原脫色
氧化法是通過O、HO、芬頓試劑(fronton)和Cl等氧化劑破壞發色基或攻擊染料分子結構上的弱點,將發色基變為可降解結構。但氧化劑用量大,經濟上不可行。
還原法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機械加工過程中的廢料———鐵屑,鐵屑是鐵-碳合金,基于電化學反應,浸入廢液后形成無數微小原電池,電極反應產物為Fe、H、OH,均具有較高的化學活性,可有效地脫除廢水中的染料分子。鐵屑用于處理印染廢水,不僅成本低廉、操作簡單、而且能夠獲得以廢治廢的效果。還原法的主要缺點是還原降解后生成的簡單分子具有毒性,必須經過二次處理,費用增大。
2.4、離子交換法脫色
近年來,針對水溶性離子型染料廢水脫色困難,利用改性纖維素制備成各種離子交換脫色纖維素,取得了較大進展。一種羥基丙基纖維素具有比纖維素本身對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絡合還原染料更大的親和力,對除堿性染料外的其它染料廢水的脫色效果優于活性炭。但一般離子交換法僅對某些染料具有吸附作用,不適合大規模推廣使用。
2.5、超濾法脫色
20世紀70年代初期,膜分離技術就被嘗試用來處理印染廢水。目前,該方法可用于去除各種染料和添加劑,但由于分離染料混合物的困難,工藝復雜,費用大,在我國現有條件下難以推廣使用。
2.6、生化法
生化法是利用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機物質來凈化水質。因為廢水中營養豐富,水分充足,正適于微生物的生長。掌握了微生物的作用規律,創造一定條件促進有益的微生物迅速增殖,就可以使微生物為廢水處理服務。目前印染廠多采用活性污泥、接觸氧化、生物轉盤等方法處理印染廢水。微生物對染料的分解具有選擇性,有不少染料不能被生物降解,所以利用生化法處理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較差。而且其中的重金屬對微生物具有致命作用。
2.7、電化學法
伴隨著合成纖維的發展,印染廢水水質更趨向復雜化,這主要體現在各種新型染料的不斷涌現和更新,它們在抗氧化及其它降解環境的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和增強。這一發展無疑強化了廢水水質變化的深度,增加了廢水處理的難度,原有的處理方法、處理工藝要么不適用,要么脫色率低,廢水處理后達不到排放標準。而電化學處理方法在此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所謂電化學處理方法就是采用兩溶解性或不溶性極板做電極,通入直流電,通過電解槽內發生的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來達到脫色目的[3]。其優點有:
(1)電化學法具有普遍性,可用于處理各種染料,且脫色率可達到75%~100%。脫色速率快,應用范圍廣。
(2)對固色率高、性質穩定的染料脫色效果也很好。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