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后區牽伸和鉗口隔距
細紗后區牽伸倍數,一般應介于1.20~1.40倍之間,即適當放大后區牽伸倍數,可以降低牽伸力,減小牽伸力的波動,有利于減少出“硬頭”。細紗鉗口隔距塊的選配要有利于纖維的控制和牽伸力的穩定,對竹節紗而言,應在平均號數和基紗號數之間選擇,選用比基紗號數對應隔距塊再大一檔的。剛開始選用1.25倍后牽伸和2.5mm隔距塊(紫色),有吐硬頭現象斷頭飄頭增加,纏繞嚴重時網格圈破損較多,后來適當增大后牽伸(1.3倍)和鉗口隔距改2.8mm(白色),防止了“吐硬頭”引起牽伸不開,細紗生活明顯好做。
4.2.4 鋼令鋼絲圈
鋼令選用Bracker TITAN PG1-4254型,耐磨性好;選用鋼絲圈不僅要耐磨,而且要優選圈形,其紡紗通道必須能承受超大的摩擦力,否則會鋼絲圈磨損造成大量斷頭和飛圈。鋼絲圈的選配是紡制竹節紗的難點,由于竹節紗的竹節參數變化大,選擇鋼絲圈應考慮竹節紗粗度大的特點,要選取紗線通道大,重量適中的鋼絲圈,如果重量偏重可增加卷繞密度,適當減少毛羽,但易造成竹節處強力弱、捻度低的斷頭。因此,合適的鋼絲圈是降低斷頭的主要因素,經驗總結鋼絲圈的截面形狀以高弓型為宜,最終我們選用鋼絲圈型號為Bracker C1UL udr 2# 毛羽比較好(2mm毛羽為69),有利于控制氣圈形態,減少氣圈張力大小的波動,減少毛羽。剛開始用布雷克C1UL udr 1#鋼絲圈管紗毛羽較多,2mm為85。
4.2.5紡紗速度
緊密竹節紗前羅拉速度的設定一般比緊密紡紗低10%~15%,但比環錠紡短車要高10%,對于竹節較粗、較長的竹節紗,為了降低成紗強力不勻,減少細紗斷頭,前羅拉速度可適當偏低設定。初次試紡根據大、中、小紗氣圈及斷頭逐步調整。新鋼令上車時要磨合鋼絲圈,前羅拉速度還要降低。前羅拉速度大小的設定還與基紗號數、竹節粗度、竹節長度等參數有關。適當降低車速,可以減少細紗斷頭率。當錠速開13500r/min時斷頭太多,擋車工勞動強度太大,后來調整為13000r/min時斷頭很少。
4.2.6 細紗捻系數
除用戶特定要求外,按平均號數計算,針織用紗捻系數一般設定在370~390之間。適當增加紗線捻系數,可提高紗線單強,減少管紗毛羽。此次選用捻系數為382,每米平均設計捻度780。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