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抗皺整理的日益發展.織物上殘存甲醛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采用N一羥甲基類化合物對棉織物進行抗皺整理.雖然整理效果很好,但存在甲醛問題。近年來.國內外無甲醛抗皺整理的研究報告不斷出現本文采用乙二醛和二醇作為交聯劑對棉織物進行抗皺整理據有關資料介紹.乙二醛的毒性較甲醛小得多本文通過對處理后織物的彈性、斷強、斷延、撕強、保水率、白度測試.表明乙二醛作為棉織物無甲醛整理劑.處理后織物的整理效果達到2D樹脂的效果.但無甲醛釋放。文中通過選擇適宜的催化劑和添加劑.以及優化工藝條件獲得較滿意的整理效果結果表明.乙二醛和二醇作為交聯劑對棉織物進行抗皺整理.是一種有效的抗皺整理劑
1實驗部分
1.1原材料
(1)織物:純棉夫綢織物
(2)交聯劑:乙二醛(CP級),含固量30%(上海試劑廠)
(3)催化劑和催化活化劑(均為試劑級):氯化鎂(MgC12·6HO);氯化鋁(AlCl,·6H0);硝酸鋅[Zn(NO,)·6H2O];明礬[A1K(SO)2·12H2O];檸檬酸。
(4)添加劑(均為試劑級):乙二醇;1,2一丙二醇;丙三醇;1,6一己二醇。
(5)柔軟劑:柔軟劑HC;聚乙烯乳液:柔軟劑ES:柔軟劑C:柔軟劑FC
1.2實驗方法
1.2.1工藝流程
浸軋工作液一預烘一焙烘
1.2.2工藝處方及工藝條件
(1)工作液配制:在浸軋前將乙二醛稀釋至所需濃度,再加入其它添加劑,催化劑需在浸軋前瞬間加入。
(2)浸軋:二浸二軋,帶液率75%,室溫浸軋。
(3)預烘、焙烘:預烘80℃,時間200s;焙烘160℃,時間200S:若焙烘溫度有變動見實驗部分
1-3測試方法
(1)織物彈性(折皺回復角)測定:YG541織物折皺彈性儀(寧波紡織儀器廠)。
(2)撕破強度測定:YG033A撕破強度儀(溫州紡織儀器廠)。
(3)織物的斷裂強度及斷裂延伸度的測定:YG026斷裂強度試驗機。
(4)織物保水率的測定:國產860型離心沉
(5)白度的測定:國產ZBD白度儀(溫州紡織儀器廠)。
(6)電導率測定:國產DDS—llA電導率儀(上海第二分析儀器廠)。
(7)耐曲磨試驗:Y522織物耐磨儀(常州第二紡織儀器廠)。
2實驗結果與討論
2.1乙二醛用量選擇

實驗結果分析(從2#N6#)
(1)織物的斷強:隨著乙二醛濃度增加而下降,達到一定濃度后.當乙二醛濃度繼續升高時.則斷強又有所上升。
(2)織物的斷延:隨著乙二醛濃度增加而下降,主要是由于交聯數增加。
(3)織物的撕強:隨著乙二醛濃度增加而下降.達到一定濃度后.當乙二醛用量繼續上升時.撕強又有所上升。
(4)織物白度:白度變化規律如斷強。
(5)織物保水率:隨著乙二醛濃度上升而下降,隨著乙二醛用量增加,交聯數增多.棉纖維上的羥基因發生交聯而被封閉.因而與水結合的羥基減少了.所以保水率下降。
(6)織物的彈性:隨著乙二醛用量的增加.緩彈(T+W)不斷上長,當乙二醛用量繼續上升至80g/L時,緩彈開始下降,但當乙二醛濃度繼續升高時,>100g/L,(T+w)又繼續上升。分析其原因,當乙二醛濃度由低到高上升時.分子鏈間的交聯不斷繒加.彈性也就不斷升高.當交聯數達到獲得最大回彈角所需的最少數量時.彈性值到達最大.交聯數超過這個最小數量時.就對彈性沒有貢獻.使織物彈性開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乙二醛過量后,沉積在纖維表面.表面樹脂過多.使彈性略有下降.但當乙二醛濃度很高時,因交聯數大大增加.故彈性義會有所上升。
綜上所述,3#(乙二醛為50g/L),彈性、強力、白度均較好,甜(乙二醛為80g/L),彈性雖較3#高,但其強力下降太多,而6#(乙二醛為150g/L).彈性雖最高.但在實際應用中,乙二醛用量太多,不經濟.所以在3#和4#間選擇較為適合,故選乙二醛用量為60g/L.
2.2催化劑選擇
2.2.1常見催化劑整理的效果

實驗結果分析:
當加入上述各種催化劑時.對棉織物的彈性都有顯著的提高,但氯化鋁使棉織物的白度、吸水率、強力產生明顯的下降。2#(氯化鎂)和5#(明礬)作催化劑時,整理效果較好,2#彈性tL5#高.且保水率也較5#低,但2#斷強、斷延、撕強、白度均較5#為低.
2.2.2混合催化劑
乙二醛加}昆合催化劑的防皺整理結果見表3
結果與討論:
從實驗結果可知:
強力下降數值:1#63%;2#55%:3#51%:4#39%;5#43%:6#25%.

彈性升高數值:l#122%;2#116%;3#109%;4#97%;5#99%;6#78%。從上述分析可知.選擇3#(氯化鎂:檸檬酸=l:O.75);6}}(明礬:檸檬酸=l:O.75)較為合理。
2.3二醇作為共反應物對防皺整理效果的影響
在使用乙二醛和氯化鎂催化劑整理織物時,常可看到它對織物的白度影響較大,根據資料介紹,用二醇中的羥基和醛羰基反應形成縮醛的辦法可提高織物的白度,最近的工作已表明,乙二醛賦予的交聯工藝的效率的級別由于二醇的存在而大大提高,這看來它可改變交聯反應形成的交鏈結構。此外.當棉用乙二醛作交聯劑.同u,-J;0u入二醇作為共反應物可大大抑制泛黃的產生。
2.3.1不同的二醇對整理效果的影響
乙二醛與不同的二醇的混合組成:
l#60g/L,乙二醛.pH=4;
2#乙二醛:乙二醇=l:1.pH=4~5:
3#乙二醛:l,2一丙二醇:l:l,pH=5;
4#乙二醛:丙三醇=l:l,pH=5;
5#乙二醛:1.6一己二醇:l:l,pH=5

從實驗結果可知(與未加二醇的比較):
強力上升百分率/%彈性下降百分率/%
2#58.728.3
3#55.734.1
4#95.431.3
5#79.528.4
實驗結果分析:
(1)織物的折皺恢復性能:是與纖維大分子或基本結構單元間的交聯有關.從實驗結果可知.加入二醇或甘油后.織物的急彈和緩彈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加入多醇后.與乙
(2)織物的斷強和斷裂延伸度.在加入二醇和甘醇后.織物的斷強和斷裂延伸度都有明顯的提高.其原因可能是交聯程度降低造成的。
(3)織物的撕強.當加入二醇后.織物撕強較加入前有所提高.其原因可能是加入乙二醇后.使織物中纖維或紗線間的摩擦系數減少.以致使纖維或紗線(主要是紗線)的可移動性得到提高.于是織物被撕裂時紗線易于聚攏而使之有較多的紗線來共同承擔撕力,使織物的撕強提高.甘油情況也這樣。
(4)織物的白度:當加入二醇時.織物白度都有所提高.這可能是二醇與未反應的醛羰基反應生成縮醛鍵.不會發生氧化或酸催化泛黃。
(5)織物的保水率:不同二醇加入后,保水率都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交聯數減少造成的,但加入甘油后.保水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甘油含有3個醇羥基而增加了與纖維的交聯程度。
2.3.2醇用量減半試驗
從實驗結果可知:
乙二醇作為添加劑時彈性下降較1.6一己二醇和甘油低.保水率也較1.6一己二醇和甘油低.撕強較它們高.故選乙二醇較合理從以上實驗中我們可以知道.加入共反應物除彈性下降外.其它幾項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上述分析得知。加入1,2一丙二醇時.強力上升百分率較其余二醇和甘油都低.彈性下降百分率都較其余二醇和甘油高.故不選1.2一丙二醇
2.3-3乙二醛與乙二醇混合比對效果的影響。
用乙二醇作為添加劑時.織物強力和白度均有較大的提高.乙二醛和乙二醇比例大小會影響織物整理效果.進行不同混合比試驗.為了選出它們的最佳混合比.

從實驗結果可知:
(1)織物斷強:加入乙二醇后.織物斷強有顯著提高.且隨乙二醇濃度增加而增大分析其原因.由于加入乙二醇后.醇羥基和乙二醛羰基生成縮醛鍵.而使整理到織物上的交聯數下降造成的。
(2)織物彈性:加入乙二醇后.織物彈性都有明顯下降,且隨乙二醇濃度升高而發生顯著下降.原因是由于交聯程度降低造成的。
(3)織物白度:加入乙二醇后
(4)織物撕強、斷延.無明顯變化規律。
當乙二醛:乙二醇:1:0.5時.織物斷強較未加乙二醇時有顯著增加.因彈性下降較少.彈性較其余比例的都高.乙二醛:乙二醇=1:l時斷強雖上升最高但彈性下降太多,故選乙二醛:乙二醇:1:0.5比較合理。
2.4柔軟劑的選擇
織物經乙二醛整理后.雖然彈性得到了較大改善和提高,但手感硬板、撕破強度降低.丁作液中加入適當柔軟劑.可改善整理織物的手感.
工藝條件:柔軟劑用量為20g/L;二浸二軋,帶液率:70%;預烘:90oC,200S;焙烘:160oC.200s:pH值:A為5,B為4.5,C為4,D為4,E為5,F為3.5.

從實驗結果可知:加入柔軟劑C時.織物彈性較加入其它柔軟劑都好.但加入柔軟NC后.織物強力上升較少,而加入柔軟ES后.彈性雖然也很好.但強力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當加入柔軟劑聚乙烯乳液時,織物彈性尚可以,而強力上升最大,故選聚乙烯柔軟劑較合適。加入柔軟劑后,可以提高整理品的耐磨性。因為加入柔軟劑后,織物斷強、斷延提高了.而不同柔軟劑的整理效果也不一樣。
從耐磨性試驗來看.用聚乙烯乳液作柔軟劑.耐曲磨性最好。
2,5焙烘溫度的選擇

實驗結果與討論
(1)織物的彈性:隨著溫度的升高.織物彈性升高,但溫度升到140℃后,繼續升溫至150℃.彈性又有所下降,當溫度超過160℃時.彈性又繼續增大。
(2)織物斷強和斷延:在130℃、140℃、150℃焙烘過程中,斷強隨溫度升高有明顯下降.當在160℃焙烘時.斷強又有所上升,斷延變化不大。
(3)織物的白度:130℃焙烘時,白度最好.140℃焙烘時,白度次之,150℃、160℃時,白度值差不多。
(4)織物保水率:150。C焙烘時,保水率最低.而160℃焙烘時.保水率最高。
綜上所述,溫
2,6乙二醛溶液電導率的測定
為了了解工作液的性質.以及乙二醛是否發生縮聚,加入氯化鎂催化劑后是否發生絡合.為了解上述種種情況.測定電度導率。

結果與討論:
(1)乙二醛水溶液的電導率隨著乙二醛濃度的增大而下降,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是乙二醛發生了縮合,且聚集程度隨著乙二醛濃度的升高而增大。導致電阻逐漸增大.故電導率隨乙二醛濃度增大而逐漸下降。
(2)氯化鎂水溶液的電導率隨著其濃度的增加而明顯9:442005-11-19上升.因為氯化鎂是強電解質.在水中幾乎全部離解成導電離子.隨著其濃度增大.導電離子濃度不斷增大.電阻降低從而使電導率隨氯化鎂濃度增大而不斷增大。
(3)乙二醛水溶液電導率和氯化鎂水溶液的電導率之和遠遠大于乙二醛和氯化鎂混和水溶液的電導率,且隨濃度升高這一現象越明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乙二醛和氯化鎂發生了絡合.導致電阻上升.從而使電導率下降,絡合程度隨濃度增大而增大。
3結論
(1)乙二醛作為棉織物的非氮無甲醛耐久壓燙整理劑是非常有效的。
(2)就低成本和工業上實用價值來說.乙二醛有可能等代甲醛和甲醛釋放劑。
(3)乙二醛作為棉織物的非氮無甲醛耐久壓燙整理劑時.加入乙二醇(乙二醛:乙二醇=1:0.5)后,可大大抑制泛黃的產生。
(4)加入聚乙烯乳液(20g/L),織物的手感有了較大的改善.耐曲磨也較好。
(5)乙二醛作為棉織物的整理劑時.選用氯化鎂作催化劑.檸檬酸作催化活化劑.且氯化鎂:檸檬酸(不含結晶水)=1:0.75時,整理效果比較理想.處理后織物彈性大大提高.強力下降較少。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