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紡織產(chǎn)品檢測工作中.檢測人員發(fā)現(xiàn)一些方法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問題.主要有標準中試驗條件的選擇、儀器的校準.數(shù)值的修約、計算公式的解釋及一些檢測操作過程中具體細節(jié)的處理方式等。這些問題可能直接影響到檢測人員間或檢測機構間檢測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甚至直接影響到產(chǎn)品檢驗結果的判定。
1織物起毛起球試驗方法
1.1圓軌跡法織物起毛起球試驗方法中的"試驗條件"
GB/T 4802.1—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第1部分圓軌跡法》標準中試驗條件的選擇分類不清晰.造成一塊面料可能有多種試驗條件可選擇或無條件可選擇的情況。如該標準的A試驗條件適用于運動服.B試驗條件適用于合成纖維長絲織物,而對于采用合成纖維長絲織物制成的運動服則可采用A.B兩種測試條件。但對于純化學短纖維制成的面料及純棉.純蠶絲等面料如參照該標準分類則無條件可選。雖然該標準的備注說明:未列的其他織物可以參照表中所列類似織物或按有關各方商定選擇參數(shù)類別,但不同的試驗人員或檢測機構可能選擇不同的測試條件.給操作帶來了不確定性,使測試結果不具可比性。因此,建議對該標準的試驗條件的適用織物類型進行更加清楚細致的分類,避免以上情況的發(fā)生。
1.2織物起毛起球四個標準中的校驗儀器起球性能的"參照織物"
GB/T 4802.1—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第丨部分:圓軌跡法》和GB/T 4802.3—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第3部分:圓軌跡法》標準中均規(guī)定了用于校核起球儀起球程度的"參照織物"。"參照織物"為每組2~3種織物(從1~
因此個人建議標準物質(zhì)生產(chǎn)單位應盡早設計生產(chǎn)出一組標準物質(zhì),統(tǒng)一各檢測機構和#儀器生產(chǎn)企業(yè)的起毛起球儀的起球性能,使各檢測機構間的檢測結果具有可比性。
1.3起球測試結果的修約
GB/T4802.1-4《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標準中規(guī)定樣品的評級結果計算方式為:單個人員的評級結果為其對所有試樣評定等級的平均值.樣品的試驗結果為全部人員評級的平均值,如果平均值不是整數(shù),修約至最近的0.5級。
此處未規(guī)定修約規(guī)則,當平均值小數(shù)部位恰好為0.25或0.75時,修約至最近的0.5級可有兩個修約結果.不同人員或不同機構間最終結果的報出可能不一致。如3.25級修約至最近的0.5級可以修約為3.5級.也可修約為3.0級。在檢測結果.樣品的評定等級以及參與評定的人員的數(shù)量均一致的情況下,僅由于標準中未明確規(guī)定修約規(guī)則而造成的檢測結果可能會差0.5級。如果該產(chǎn)品的檢測結果剛好在合格與不合格的臨界值時.還可能由于修約方式的不同造成不合格判定的結果。
建議在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修約方式。如按GB/T8170《數(shù)值修約規(guī)則與極限數(shù)值的表示和判定》標準進行修約,或參照GB/T 8427—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標準中的8.2條款中規(guī)定修約方法.以評定級數(shù)的
2伸長率的計算公式
FZ/T 70006—2004《針織物拉伸彈性回復率試驗方法》標準中8.2.2規(guī)定"定力伸長率的計算公式為:

拉伸長度,單位為亳米(mm>。
公式(1)中的"拉伸長度A"存在兩種理解,一種是拉伸后的總長度(包括原始長度);另一種為拉伸后的總長度減去試樣加預加張力后的長度&后的長度。按照"拉伸長度的兩種不同的理解計算得到的結果相去甚遠.完全沒有可比性。所以標準中應該盡量避免會引起歧義的用詞出現(xiàn)。建議采用更直觀的方式,將公式修改為:

3透濕性試驗中"干燥劑用里”
GB/T 12704.1009《紡織品織物透濕性試驗方法第1部分吸濕法》試驗原理為:把盛有干燥劑并封以織物試樣的透濕杯放置于規(guī)定溫度和濕度的密閉環(huán)境中.根據(jù)定時間內(nèi)透濕杯質(zhì)量的變化計算試樣的透濕置.透濕度和透濕系數(shù)。標準中規(guī)定每個透濕杯中干燥劑的用量應同時滿足兩個條件:①質(zhì)量為35 g,@干燥劑上表面與試樣的間距為4 mm。但是在實際的試驗操作中這兩個要求很難同時滿足,無法完全按標準進行試驗.兩個條件只能取其一。這樣可能不同的檢測人員或不同的檢測機構選擇的滿足條件不一致,從而導致測試結果差異較大。
由試驗原理可知透濕量與干燥劑的質(zhì)量密切相關,所以建議標準中統(tǒng)一規(guī)定每個透濕杯中干燥劑的用量為35 g。
4色牢度試驗
4.1耐摩擦色牢度試驗
GB/T 392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標準中未規(guī)定一些具體測試細節(jié)的處理方法,從而造成檢測機構間的處理方式不同,影響檢測結果。測試時主要有兩種情況出現(xiàn):
一種情況是在測試
另一種情況是在測試表面沾有金銀粉的樣品耐摩擦色牢度后,摩擦白棉布上會沾到金銀粉,評級可能存在多種處理方式:①將沾在摩擦白棉布上的金銀粉全部去除后再評級;②完全不去除摩擦白棉布上的金銀粉直接評級;③輕輕去除浮在摩擦白棉布上的金銀粉后再根據(jù)整體色澤情況進行評級。建議在標準中規(guī)定庳擦白棉布上沾有金銀粉的樣品評級方式。
您所在的位置:








編.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