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廣泛應用于纖維素纖維染色,染色固色時大多采用純堿或磷酸三鈉。用量較大,分批加入是常規堿劑固色時的主要工藝特點,否則染色時易出現色花。同時,活性染料染棉時若采用后加堿同色工藝,則工藝流程長,pH值升高過快,不易達到勻染效果。杭州美高華頤化工有限公司研發的代用堿M-231P,可替代常規堿劑,有效縮短工藝流群,改善染色牢度,提高染色品質。
1基本性能
1.1對染色深度的影響
固色堿是活性染料染色的主要助劑,活性黑W-NN HC與活性黑LS-NH.C在不同染色溫度下的表面深度值見表1,其中固色用堿為碳酸鈉,加入量為30 g/L,食鹽30 g/L,浴比1:50,染色保溫時間為20min,染色后只在25℃下水洗10 min,不做皂洗處理。染色用織物規格為織物規格:19.5tex×19.5tex(30 S×30 s)的全棉平紋細布。染色設備為高溫常壓甘油染樣機,染色深度為7%(O.w.f.)。自動測色配色儀型號為Datacolor SF600X型,表面深度值為580 nm處的平均值。
表1不同染色溫度對活性染料染色深度的影響

由表1數據可知,在保持染色深度最大化前提下,適宜于兩種活性黑染料染色溫度為70℃,那么,代用堿M-231P在70℃下對染色深度的影響如何呢?以活性黑W-NN Hc為例,比較代用堿不同的加入量對織物表面深度的影響,相關數據見表2。其中,織物規格、染色時間、染色浴比、染色設備、染后水洗條件、染色深度和食鹽加入量均與表1相同。
表2代用堿不同加入量對織物表面深度的影響

續表2

表2數據表明,在活性染料染色時,代用堿用量明顯低
1.2對顏色鮮艷度的影晌
染色織物顏色的鮮艷程度通常是指該顏色中可見光譜中的彩色與消色的比例。赤橙黃綠青藍紫就是可見光譜中的彩色,而黑色、灰色利白色則是可見光中消色。某顏色中彩色成分越多,其鮮艷程度越高。而顏色中消色成分越多,其顏色的鮮艷程度越低。在顏色學中通常用顏色的飽和度或純度來表示其鮮艷程度。在國際照明學會制定的色度系統中,每個顏色的飽和度都是可以計算的。自電腦測配色系統問世以來,通過測定染色紡織品的分光光度曲線,就可以直觀簡便地表示織物顏色的多種性能。例如,通過測量曲線中波峰的寬窄和高低可判定某顏色鮮艷度。吸收波峰越高越窄,織物的鮮艷度就越高。通過電腦測配色系統測定色樣的飽和度差△Cs來表示樣品與標樣之間鮮艷度的差別,即:
△Cs=Csp-Cstd
其中,sp標示樣品,std則表示標樣。
△Cs為正值,則表示樣品比標樣鮮艷;△Cs為負值則表示標樣比樣品鮮艷。彩色染料染淺顏色時,代用堿不同的加入量對顏色鮮艷度的影響如何?表3中給出的數據為活性艷紅M-8B在染色深度為0.5%時堿劑加入量不同對顏色鮮艷度的影響。織物規格、染色溫度、染色時間、染色浴比、染色設備、染后水洗條件和食鹽加入量都同表1。
表3堿劑加入量不同對活性艷紅M-8B顏色鮮艷度的影響

表3數據表明,彩色織物中,染淺色時隨著代用堿用量的增加,織物的鮮艷度提高較明顯,代用堿用量接近2g/L后,鮮艷度增加趨緩;染中色時,織物的鮮艷度變化隨代用堿加入量的變化相對趨緩。染深色時,織物鮮艷度變化與中色相類似。
您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