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竹纖維可分為竹原纖維和竹漿粘膠纖維(屬再生纖維素纖維)兩種。竹漿纖維是利用化學方法制成竹漿粕,再進行噴絲而成;竹原纖維則是利用物理、機械及化學加工,不破壞竹材纖維素結構,只去除纖維素束內外木質素、蛋白質和果膠等,再從中提取竹纖維,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竹纖維的特性,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環保纖維素纖維。
表1竹原纖維和其它紡織纖維性能比較

由表1可知,竹原纖維干濕斷裂強度、結晶度和熱穩定性比竹漿纖維和棉纖維高,與苧麻纖維接近;其吸濕能力大于棉而小于粘膠。這是由于其纖維內的空隙比棉多,結構較疏松,水分容易進入,所以吸濕和排濕性優良。此外,由于竹原纖維中所含的葉綠素銅鈉是安全優良的紫外線吸收劑,所以其抗紫外線功能是棉纖維的20倍。因此,開發竹原纖維家用紡織品面料,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
1竹原纖維前處理工藝
1.1織物規格
14.75 tex純棉普紗×19.67 tex竹原纖維紗504根/10 cm x394根/10 cm;坯布門幅304.8 cm,成品門幅289.56 cm的小提花交織物。
1.2試驗儀器
紅外線染色小樣機,常溫平擺式染色打樣機,小軋車,蒸汽自動定形烘干小樣機,YB571-B染色牢度摩擦儀,YC-026(B)織物強力機,全自動電腦測色儀。
1.3助劑
燒堿,純堿,退漿酶,過氧化氫,精練劑,穩定劑,螯合劑,洗滌劑,滲透劑。
1.4工藝流程
坯檢→翻縫→燒毛→酶退漿→漂白→絲光
2工藝討論
竹原纖維與棉纖維素的化學性質雖相似,但大分子的聚合度和初始模量不同,因此,在性能上存在很大差異,如竹原纖維質地硬、含雜多、易產生茸毛和折皺,制訂工藝條件時需特別注意。
2.1燒毛
竹原纖維/棉提花交織物毛羽較多,且竹原纖維較粗和長短不一,纖維抱合力差,在織造過程中因摩擦會產生茸毛,其燒毛加工比一般棉織物更為重要。為此,采用氣體燒毛機燒毛。
燒毛工藝
火口二正二反
溫度/℃900~1 000
車速/(m/min)80~9
燒毛/級3~4
燒毛時應加強刷毛,通過機械作用使所有的毛羽豎起,并使纏繞不緊的毛羽脫落,以利于燒毛。此外,由于竹原纖維/棉織物含潮率較高,燒毛前若先烘干,效果會更好。若要求布面質量光潔度達到4級以上,可采取二次燒毛。
2.2退煮
如前所述,竹原纖維/棉提花交織物以純棉普紗作經紗,竹原纖維單紗作緯紗,經提花交織而成。織造時,漿料以改性淀粉和PVA混合漿料為主。由于竹原纖維與棉織物的毛羽多,故含漿量較高,因而退漿要均勻透徹。雖然竹原纖維在紡紗前經化學脫膠處理,但還殘留部分膠質、色素和蠟質,且棉織物上的天然雜質、棉籽殼也需進一步煮練去除。因此,對幾種退漿工藝進行了比較,測試了強力、白度、手感、毛效等指標,以優選最佳退漿工藝。
工藝條件
(1)Na2C03退漿/(g/L)
Na2C03 20
精練劑5
滲透劑2
溫度X時間/(℃×min)100 X50
(2)NaOH退漿/(g/L)
NaOH 20
精練劑5
滲透劑2
溫度×時間/(℃Xmin)100×50
(3)精練酶退漿/%(owf)
精練酶Scourzyme 301L 1.5
滲透劑/(g/L)3
pH值7—8
溫度/℃60
時間/min 90
(4)煮練酶退漿/%(owl)
煮練酶HZM-102 2
滲透劑/(g/L)3
pH值6.5~8
溫度/℃60
時間/min 90
以上四種方法的退煮效果見表2。
表2不同退煮工藝效果對比

由表2知,精練酶退漿工藝較適合竹原纖維/棉提花交織物退漿。織物經該工藝處理后,其毛效比另外三種工藝好,且織物強力損傷小,手感柔軟,富有彈性。
您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