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論依據
過氧乙酸是一種有機弱酸,具有有機酸和過氧化物的一般性質,其氧化電位(0.986V)高于H202(0.812V)與亞氯酸鈉(1.073V)相近,因此,從理論上分析,過氧乙酸對雜質的氧化破壞能力較H202更具優勢。從H202已有成熟的工藝用于棉、滌棉織物氧化退漿的事實,可以推斷,過氧乙酸具有對PvA和淀粉漿料氧化降解的能力:過氧乙酸對棉纖維具有很好的漂白作用,己在國內外刊物上有許多報道。關于過氧乙酸的漂白機理,一種觀點認為:在酸性條件下釋放新生態的氧,在中性或堿性條件下釋放過氫氧根OOH-起漂白作用:另一種觀點認為:過氧乙酸分解出的過氧羥基自由基HOO起漂白作用。無論何種觀點,過氧乙酸對織物的漂白作用,是依靠氧化反應破壞色素共軛體系而完成的:過氧乙酸能與含氮、含氧有機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烴及脂肪酸發生反應,因此,棉纖維上的果膠質、含氮物質、蠟狀物質、棉籽殼可以在過氧乙酸的氧化作用下部分或全部轉變為可溶性的化合物去除;灰份的主要成分為無機鹽類,可以在水洗、酸洗中去除;高效煮練劑作為精練助劑,對棉纖維上的伴生物和滌纖維的紡絲油劑有很好的乳化作用,有助于去除雜質。
2實驗部分
2.1主要實驗儀器、設備
YG065電子強度機(萊洲電子儀器廠),WSD—Datacolor3890測色儀(美國),毛細效應測試儀(山東紡科院)。
2.2實驗材料
滌棉混紡機織坯布Pj=460根/10cmPw=300根/10cm,原坯布白
2.3實驗藥品
1:1復合型過氧乙酸(16%,天津產),純堿,NaOH,焦磷酸鈉(均為C.P),高效煮練劑MRN,高效滲透劑CWA(均為工業品)。
2.4技術指標測試方法
白度測試:D65/100,Hunter系統;
毛細管效應的測定:FZ/T01071-1999;
皂洗牢度:GB/T3921.3—1997;
強度測試:GB/T392 1—1997;
摩擦牢度:GB/T6151—1997;
耐熱壓色牢度:GB/T6152一1997;
失重率的測定:精確稱取織物重量W1,置于105~110℃烘箱中,烘1h,迅速取出織物,放入干燥器中(硅膠烘過并冷卻至室溫),保持2h,精確稱取重量W2計算樣品的回潮率A。將實驗樣品精確稱重W1*,進行前處理并烘干,再于105~110℃下烘1h,按上述方法保持至室溫,用分析天平精確稱取重量W2*計笪樣品的失重率。
2.5實驗內容

基本實驗工藝處方:
過氧乙酸(g/L)4
焦磷酸鈉(g/L)2
精練齊UMRN(g/L)1
滲透劑CWA(g/L)1
基本工藝條件:60℃60min
浴比1:30pH=7(NaOH調節)。
2.5.1pH值選擇pH=2.5,3.3,4,5,6,7,8,9,10,12;
2.5.2過氧乙酸濃度(g/L)選擇C=1,2,3,4,5,6,7,8,9,12,15;
2.5.3時間(min)選擇t=30,60,90,120,150,180,240,360;
2.5.4溫度(℃)選擇T=30,40,50,60,70,80,90;
2.5.5優選最佳前處理工藝
根據單一因素對前處理效果的影響,對pH值,濃度,時間,溫度四個因素,分別取四個水平以確定最佳前處理工藝(取L16(45)正交實驗表)。
3.5.6對比實驗
將最佳工藝與傳統的堿-氧一浴法工藝進行對比,考察兩種工藝下處理的織物效果。
3實驗結果與分析
3.1pH值對過氧乙酸短流程前處理效果的影響

圖1、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