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是2O世紀9O年代中期開發成功的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新型聚酯材料,該纖維綜合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纖維的剛性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纖維的柔性,兼具聚酯和聚酰胺纖維的優點,特別是它優異的回彈性和易染性,已引起纖維材料界矚目。PTT纖維具有各種合成纖維的優良服用性能,必將成為最流行的纖維品種之一,其優點:手感柔軟、飄逸;色澤明亮、懸垂性、形態穩定性好;易于保養、抗污性好、可機洗烘干;可常溫染色、且染色牢度高。在服裝面料方面和室內裝飾用布方面,PTT纖維與其它常用的合纖比,其最具有挑戰性的特征是:高回彈性和柔軟性,而這兩方面性能,正好與近年廣大消費者要求的舒適性、形態穩定的彈性織物不謀而合。具預測,PTT纖維的市場需求量將大大提高,至2010年,將取代15%的氨綸,35%尼龍,100%取代PBT和10%的PET,未來市場前景極為樂觀。PTT纖維屬易染型纖維,其上染速度相當快,但染色過程中容易產生不勻現象,升溫速度是一般PET纖維的1/2,而PTT纖維的印花方法及印花工藝,經初步檢索,尚未發現有相關報道。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對PTT纖維織物進行印花工藝、印花性能方面的探索,以期了解PTT纖維的直接印花、防拔染印花的性能,同時了解PTT纖維所適用的印花方法、固色方法,以及水洗對印花效果的影響。
l實驗部分
1.1實驗材料
750/37F×750/37F100%PTT
1.2實驗染化料
分散藍SE一2R(C.I.DisperseBlue183),硫酸銨(分析純),尿素(分析純)。
1.3實驗儀器
Mathis烘干汽蒸兩用機,DHG一9246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YKP6080型高精密垂直式平網印機,Rapid常溫振蕩試色機,DSISF600型電腦測色儀。
1.4實驗方法
1.4.1預處理
2g/L純堿、lg/L耐堿滲透NOK(德美化工)、
溫度:60℃、時間:10
對PTT織物進行預處理的目的是去除PTT紡絲過程中加入的油劑漿料等,由于聚酯類纖維不耐高溫和強堿,需采用低溫和弱堿條件處理。
1.4.2工藝處方
海藻酸鈉糊60g
分散染料1g
防染鹽S lg
加水合成100g
將海藻酸鈉糊倒入一次性塑料杯中;分散染料中加入少許冷水,攪拌均勻,加入海藻酸鈉糊中;將防染鹽S,尿素,加入小燒杯中,用少量熱水溶解后倒入;加入水質總量100g,充分攪拌至糊狀印花色漿。
1.4.3印后還原清洗
保險粉用量為lg/L,氫氧化鈉用量為0.5g/L,滲透劑0K用量為0.5g/L,在溫度為6O℃,清洗時間約10min,浴比為1:100。
1.5測試指標
1.5.1表觀給色量的測定
按照使用說明書正確操作使用DSISF600型電腦測色儀經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得出不同條件下處理的布樣的色深值,即K/S值。
1.5.2色度的測定
基于非線性壓縮的CIEXYZ色彩空間坐標,測得其Lab色彩空間值,即顏色一對立空間,帶有維度L表示亮度,a$1Jb表示顏色對立維度。
2結果與討論
2.1固色溫度及固色時間對色深的影響
染料用量1%,固色濕度60%。根據染料類型分別選出三個溫度段130~C、150~C、170~C和固色時問從19鐘到11分鐘進行印花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由圖可知:l3O℃條件下,得色量隨時間的增長而增大,且速率逐漸緩慢趨于平衡,150℃下得色量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l70~CF得色量也呈上升趨勢且更緩慢;隨著固色時間增加,上染百分率增加,所用染料都在7min內被吸收完了,而過長的時間導致色深值下降;且同一時間下溫度越高得色量越大。這是因為在溫度較低時,纖維內有大量空隙,印花后充分吸附染料并固著升溫可增加纖維接受染料的孔隙量,提高染料滲入纖維所需的動能,有利于纖維對染料的吸收,同時染料的吸收是一個放熱過程,提高溫度不利于吸收,且纖維染色的各過程均是可逆的,染料被吸附在纖維表面的同
2.2固色濕度變化對色深的影響

由圖可見,當濕度開始增大時可促進色深的增加,但速度緩慢,當相對濕度60%時達到最大促進效果,繼續增大濕度相反使色深值明顯降低,既不利于色深的繼續增加。這是因為分散染料的水溶性tK,J,,
在染液中它們是通過溶解成分子以分散狀態而上染到纖維上去的,但在溶液中還可能發生結晶增長和晶型轉變,故濕度過大則汽蒸固色的環境中水過多導致染料結晶而不能上染并與纖維有效結合固著。綜上所述,固色的相對濕度在60%左右最佳。
2.2.1尿素用量對色深的影響

由圖中曲線可得:隨著尿素用量的增加,在尿素用量從3%增加到7%之間,尿素的多少無多大影響,但當繼續增加其用量,色深程度隨尿素的增加而快速提升。根據染料及纖維本身的微觀結構和化學物理作用分析得知:分散染料在高溫汽蒸時易受還原氣體影響造成分解和色變,加入尿素作為氧化劑,可以防止這種反應的發生,另外尿素作為助溶劑可提高染料的溶解度,從而使纖維上的得色量增大,但尿素用量也不宜過多,中性電解質的存在會降低染料膠束或膠粒的動電層電位,其之間的靜電斥力降低,使染料聚集程度提高。
2.2.2尿素對色度的影響

由表可知:加有尿素的染料色漿的色光亮度,隨著尿素用量的增加逐漸降低,但減緩速率不大;而對色光偏紅開始降低后來緩緩升高而更偏紅,而對偏藍光的逐漸降低而向偏黃光取向。總體而言,尿素對色光的影響較小,幾乎不改變染料本身的色光。
您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