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絨布的性能
植絨布是通過高壓靜電場讓絨毛種植到涂有粘合劑的底布上。植絨布不同于一般針織或梭織的印花布之處,是其本身的組成已經是三位一體了,即底布、粘合劑、絨毛。在印花工藝上,植絨布印花與一般織物印花也有不同之處。
1.由于承印物不同,普通機織物或針織物與染料的接觸面是纖維的徑向面,而植絨布與染料的接觸除了徑向外,還有纖維的橫截面。對印花的滲透性提出更高要求。
2.普通織物印花的表面是整個織物的面積,即100%地區可以印花,而植絨布的印花局限織物底布上的絨毛,所以同樣的染料成分得色量會反應完全不同的發色效果。
3.印花時的工藝制訂必須考慮到植絨底布和粘合劑的承受能力。
4.植絨布上絨毛密度高,比較適合印花;反之,對于絨毛稀疏的植絨布印花會使得色量成倍降低,印花鮮艷度難以保證。
因此,選擇何種質量植絨布進行印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印花本身是為了增加植絨布的附加值。同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所以要在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提高市場占有份額,就必須展現其比非印花植絨布更優秀的一面,包括色彩、花形、印制效果、后整理及服用性能。
二、植絨布印花工藝流程
|
花稿→分色制網↘ |
|
|
配色打樣→ |
→印花→蒸化→水洗→上軟烘干 |
|
植絨布(親水性)↗ |
|
1、1、色制網
2、2、花稿的分色制網有多種方法。
方法1:
|
手工描稿↘ |
→感光→顯影→檢修→封邊 |
|
棚框→上膠↗ |
|
方法2:
|
通過CAD輔助設計分色→激光打印菲林片→顯影→定影↘ |
→感光→顯影→檢修→封邊 |
|
棚框→上膠↗ |
|
方法3:
|
通過CAD輔助設計分色處理 |
↗噴墨打印↘ |
→曝光→顯影→檢修 |
|
→噴臘打印→ |
||
|
↘激光打印↗ |
||
|
棚框 |
→上感光膠→ |
↗ |
以上方法一是最傳統的做法,投資小,以手工為主。但速度較慢。
方法二的菲林片是通過電腦分色制成,速度較方法一快,精度、質量也較方法一好,以后的工序同方法一。
方法三是具備比較先進的制網設備,省略了菲林片。運用計算機把圖案直接打印到網版上,制版的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計算機的設置精度可充分反映在所制的網版上,大大優于法一、法二。但整套設備期初投資成本高。而從大型印花廠看,已經走過了法一、二,都在向法三進軍。這樣,網版才能非常真實的反應客戶的原樣,且速度快,可以符合國際市場打樣快、質量好的特點。這種制網速度是傳統制網無法跟上的。
2、配色打樣
打樣是印花大生產的主要工序,通常的做法是先打樣,待客戶確認以后再進行大批量生產。打樣有小版樣和大樣之分。小版樣指把一個花位用小網版打樣給客戶確認,打樣成本較低,而大樣則必須跟實際生產一樣做大網版然后在機器上做一匹到二匹。
印花廠的打樣,必須把客戶的來樣或自己設計的美術圖案,簡稱“花稿”印到規定的織物上去。在這里的承印物就是“錦綸植絨布”。
首先要把花稿分色描繪黑白稿,并制小版,然后根據承印物的不同組織結構及設備狀況合理的制定工藝,即選用染料、助劑、糊料和有關工藝條件。
(1)錦綸的染色性能(見表1)
|
織物 染料名稱 |
錦綸 |
粘膠 |
氨綸 |
滌綸 |
|
1:1金屬絡核染料 |
● |
□ |
● |
○ |
|
1:2金屬絡核染料 |
● |
△ |
● |
○ |
|
還原染料 |
● |
● |
● |
● |
|
可溶性還原染料 |
● |
● |
● |
● |
|
納夫妥染料 |
● |
● |
● |
● |
|
酸性染料 |
● |
● |
● |
○ |
|
陽離子染料 |
△ |
△ |
△ |
○ |
|
活性染料 |
● |
● |
● |
○ |
|
分散活性染料 |
● |
○-△ |
● |
● |
|
直接染料 |
● |
● |
● |
○ |
|
分散染料 |
● |
○-△ |
● |
● |
注:●好;○不著色;□可能損傷纖維的;△著色
從上表可知,染色錦綸纖維的染料很多,但并不意味著都可以選擇使用。因為作為一個染料,除了能染到織物上外,還需要其它的許多性能,例如上染速度、上色率、染深性、日曬牢度、耐洗牢度、磨擦牢度等綜合性能的符合。同時還要考慮到工藝的可靠性和生產成本的經濟性。
為此,通過理論和實踐的證明,在眾多的染料中以酸性染料和金屬絡合染料最適合錦綸。染淺色時也可選用一部分分散染料。這類染料成本適中,工藝簡單。且印花后的各項物理、化學指標穩定。
(2)選擇染化料的科學性
選擇染料要注意染料的相互匹配,上染曲線的一致,色澤鮮艷度、牢度等是否能達到來樣的要求,同時也還要考慮到工廠的生產成本是否在最低位。從染料的來源來看,達到同一色光有許多家廠商。但由于技術參數不同,價格相差很大,什么樣檔次的成品必須選擇相對應的染料成本,這樣,雖然工廠可能多采購了幾種料,但從產品的制成成本來說,還是非常合理的,避免用高檔原料做低擋產品,工廠投入太大;同時也杜絕了用低擋原料制作高檔產品,否則其結果是產品不合格品的增加而造成不該發生的損失。
(3)配色原理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顏色就是光”,即無光就無色的存在。平時大家可以感覺到,同一顏色在不同的燈光源,會出現不同的色澤。一束白光是由七色光波組成,如果讓白光通過三凌鏡,則在鏡后的光屏上即可看到一條明顯的光帶,分紅、橙、黃、綠、青、蘭、紫各色,我們稱它為光譜。一般染料波長范圍在4200-7200A。。在印染加工中為了獲得預想的色澤,往往需要幾種色進行拼色來達到。但其中染料的紅、黃、蘭是無法用拼色達到的,我們稱它們為三原色;其它顏色都可以由三原色拼色獲得。在實際生產中為了方便和成本的降低,除三原色以外的色也都有供應。這為拼色帶來方便。拼色的原理見下圖1:
也可以把色畫成“色輪”,見圖2
|
|
|
|
圖1 |
圖2 |
色輪中在一條直線上兩端的色稱為互補色,例如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蘭等。在拼色打樣時補色一般不用于同一處方。因為它的純度和鮮艷度都會降低,且兩個色的用量如相差較大,則在大生產時色光極難控制。往往會由于某道工序不當引起色光重演性小而生產次品。所以,拼色盡量以近距離拼色為好。有時如一定要用,則必須采取措施于以保證。所以,打樣時染料的選擇要求是: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