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Gardenia jasmonoides L.)屬于茜草科植物,作為傳統(tǒng)中草藥在我國應用于疾病治療已經(jīng)有1 600多年的歷史. 梔子果實中梔子苷的主要化學成分為京尼平苷(Geniposide),京尼平苷經(jīng)β-葡萄糖苷酶水解得到京尼平(Genipin),二者在生物醫(yī)學材料和材料工程[1, 2]、食品和色素添加劑[3]、中藥保肝利膽[4, 5]、抗癌和抗炎癥[6, 7]、生物檢測[8, 9]以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產(chǎn)[10, 11]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我國是養(yǎng)蠶大國,2007年全國桑園面積為9.607×107 m2,蠶繭產(chǎn)量7.927×108 kg[12]. 我國現(xiàn)有蠶絲出口可以占到世界蠶絲出口總量的70%,但在獨立開發(fā)應用上只占0.5%,如何增強對蠶絲的深加工、提高蠶絲的綜合利用價值,成為困擾我國絲綢工業(yè)和廣大蠶農(nóng)的一個重大問題. 此外,由于知識的普及和安全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化學合成染料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和和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絲綢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京尼平具有低的細胞毒性[13],對膠原、明膠等具有交聯(lián)作用,可應用于生物醫(yī)學材料和藥品包裝等方面[2],目前關于京尼平與蛋白質交聯(lián)反應的機理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 現(xiàn)有研究表明,在一定條件下,京尼平與氨基酸能夠進行呈色反應生成梔子藍色素[14]. 因此,本文以蠶絲和制備的絲素蛋白為材料,對京尼平的染色作用和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對交聯(lián)反應顏色產(chǎn)物的穩(wěn)定性進行了分析,并通過紫外可見光和熒光光譜測定的方法,初步考察了京尼平與絲素蛋白交聯(lián)顏色反應的機理.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蠶絲購于成都市場,京尼平購自上海滬云醫(yī)藥科技公司(相對分子質量226,純度≥98%),配制緩沖液試劑及其他相關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稱取蠶絲(除去蠶繭等雜質) 1 g置于20 mL 0.05 mol/ L NaHCO3溶液中,在沸水浴中煮3~4 min,重復2~3次以完全去除絲膠,清水洗凈后烘干. 再于80 ℃水浴條件下于500 g/L CaCl2中溶解,自然冷卻后透析過夜,AgNO3檢測合格后,用Bradford法測定絲素蛋白溶液濃度.
1.2 實驗方法
剪成小段的蠶絲,放入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 濃度分別為1、2 mg/ mL的京尼平水溶液(pH 5.5) 和1、2 mg/ mL京尼平的PBS (pH 8.0)溶液,密閉后于80 ℃水浴條件下浸泡反應2 h,待清水沖洗后,晾干,拍照.
3 mL絲素蛋白水溶液(1 mg/ mL)中,加入450 μL的0.1%京尼平溶液,于35 ℃水浴放置,反應不同時間后,以相同濃度的絲素蛋白溶液為參比,對反應溶液進行吸收光譜掃描200~800 nm,找出最大特征光吸收值.
1.3 溫度、酸堿度等因素對反應的影響
分別取1 mg/ mL絲素蛋白水溶液3 mL置于兩支試管(試管標號:1、3)中和PBS (pH 8.0)溶液3 mL置于兩支試管(試管標號:2、4)中,加入450 μL的1 mg/ mL京尼平溶液后,將1、2試管置于80 ℃水浴中2 h,3、4于35 ℃水浴中反應48 h,測定吸收光譜,并進行拍照. 考查酸堿度的影響時,采用不同的緩沖溶液,pH 3 (硼砂與硼酸)、pH 5 (乙酸鹽)、pH 7和8 (磷酸鹽)、pH 10和11 (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鈉)、pH 12 (磷酸鹽與氫氧化鈉),分別配制的3 mL絲素蛋白溶液,加入450 μL的1 mg/ mL京尼平溶液,80 ℃條件下反應2 h后測定A590 nm值,并以1 mg/ mL絲素蛋白溶液為參比,進行紫外與可見光吸收光譜(200~800 nm)掃描.
1.4 熒光光譜測定
向兩試管中加入1 mg/ mL的絲素蛋白PBS (pH 8.0)溶液3 mL, 然后分別加入PBS (pH 8.0)和1mg/ mL的京尼平溶液450 μL,在35 ℃條件下反應,取2 min、0.5、3、6、24、48 h的反應產(chǎn)物,用PBS (pH 8.0)稀釋4倍后在35 ℃條件下進行熒光光譜測定,測定采用Hitachi Fluorescence Spectrctrctrophotometer F-4500記錄300~700 nm的熒光發(fā)射光譜,激發(fā)光波長為280 nm [15],數(shù)據(jù)導出后利用Origin 7.5作圖分析.
1.5 溶液反應產(chǎn)物的穩(wěn)定性分析
京尼平與絲素蛋白溶液(京尼平與絲素蛋白質量比為15%)在80 ℃水浴條件下反應達到穩(wěn)定后,于室溫條件下密閉放置1 mo后測定A590 nm值;自然光強條件下放置,每隔1 h測定一次至6 h;或進行光照處理,處理時光照條件(光源:1 000 W鹵化物燈,光強:5 000 lx),持續(xù)照射6 h,每隔1 h測定一次A590 nm值,求出A/A0 (A表示測定時光吸收值,A0為最初光吸收值)值,利用Origin 7.5作圖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蠶絲在京尼平溶液中浸泡染色
蠶絲浸泡于無色的0.1%京尼平溶液中,于80 ℃條件下2 h蠶絲會染成藍色,晾干后呈藍黑色(圖1) . 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蠶絲染上顏色的快慢與京尼平溶液的濃度及pH相關,在0.2%京尼平溶液中快于0.1%京尼平溶液中,在PBS (pH 8.0)溶液中快于水溶液(pH 5.5)中. 晾干染色蠶絲的深淺也顯示與京尼平溶液的濃度及pH相關,使用水溶液的顯紫黑色,使用PBS (pH 8.0) 溶液的顯青黑色.
2.2 京尼平與絲素蛋白溶液的顏色反應
以蠶絲為原料,制備絲素蛋白溶液,進一步在液體狀態(tài)下,分析京尼平對無色的絲素蛋白的染色過程與影響因素. 采用兩種溫度(35 ℃和80 ℃)與兩種pH (pH 5.5和pH 8.0)條件,發(fā)現(xiàn)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對京尼平染色絲素蛋白有顯著影響,35 ℃時反應48 h的溶液顏色較淺,而80 ℃時反應2 h的溶液顏色較深,這存在典型的溫度效應,表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圖2). 反應體系的pH影響生成產(chǎn)物的顏色,pH 5.5時為藍色而pH 8.0時為藍紫色. 此結果表明不同溫度和pH條件下,反應進行程度和反應產(chǎn)物的顏色不同.
2.3 京尼平與絲素蛋白溶液反應產(chǎn)物的吸收光譜與熒光光譜分析
利用紫外可見光光譜掃描,檢測京尼平與絲素蛋白溶液反應過程中體系吸收光譜變化. 未反應前,京尼平水溶液只在242 nm處具有最大特征光吸收值,而絲素蛋白水溶液在230 nm處具有肽鍵的吸收峰,280 nm處具有典型的蛋白質吸收峰,可見光區(qū)均無吸收. 京尼平水溶液與絲素蛋白水溶液混合后在35 ℃條件下反應. 反應初期,290 nm及380 nm處出現(xiàn)了新的吸收峰,推測可能是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隨后原來各自的紫外吸收峰降低,而在590 nm附近出現(xiàn)一個新的特征光吸收峰,這與溶液呈現(xiàn)為藍紫色相吻合(圖3). 并且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590 nm吸收峰不斷增高,A590 nm值不斷增大,說明所生成的顏色產(chǎn)物的最大特征光吸收值在590 nm附近. 文獻曾報道,京尼平與氨基酸反應后生成的梔子藍色素的特征光吸收峰也在590 nm附近[16].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