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孕育知識經濟。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更新發展支撐著現代企業的良性互動發展,信息化已經成了低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走之路。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在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配置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方面有顯著的作用。一些長絲織造企業也逐漸突破傳統模式,轉化觀念,向創新型、效率型企業過渡。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市場反應快,管理效率高,信息化管理系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管理系統助力企業縱向發展
ERP作為企業最早使用的資源計劃系統,在不斷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基礎上對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整合集成處理,對生產控制、物流管理、財務管理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實行科學、有效的調配,同時使決策快速化、科學化。“各種信息化系統如ERP、OA等系統雖早已不是新東西,但是很多中小企業把它當擺設或者根本就沒想到過引進和開發。而在現代企業,這卻成了成為促進經濟增長,贏得訂單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武漢紡織大學夏火松教授這樣評價。
浙江三志紡織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ERP系統,使企業煥發新的活力。據記者了解,三志紡織通過運行ERP系統,公司不僅實現了網絡數據化、辦公無紙化,最大程度減輕了企業內部能耗和成本,而且使企業生產運行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使企業內部資源不斷優化的同時,還能增加風險管控,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不斷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把生產等環節經營所產生的各種績效、原材料等數據錄入系統,及時反饋處理,保證了信息在第一時間傳遞,第一時間解決。企業現在產品的庫存比去年少一半還多。”
無獨有偶,嘉興市鳴業紡織有限公司通過應用內部信息管理系統也獲益多多。嘉興市鳴業紡織有限公司在原有的ERP系統基礎上,又投資100多萬元購進織機監控及數據采集分析處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實時分析每臺機器產量、停機次數、參數設計、停機原因等各方面數據,使生產管理非常省時省力。對于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發揮了重要作用。
應用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一臺電腦就可以對企業所有的生產調度、產品跟蹤、質檢、物流、設備故障分析、網絡報表和績效全部了然,為企業的生產、質檢、物流部分協調配套成為集約一體化管理。在夏火松教授看來,織機實時系統的導入,打通了信息流,使信息化貫穿于整個產銷流程,這些信息的透明化、可視化,使企業員工一目了然,一定程度上減輕紡織人員流動的弊端。從原材料、設備要素等要求進行了有效監控和追溯,減少了各環節中不必要的浪費。這些都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信息化系統應用因企而異
雖然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優勢明顯,但是,在記者調查的長絲織造企業中,一些企業雖然認識到了信息化的好處,而由于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來是第一要務,卻還沒有條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還有的小微企業甚至根本不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統,更談不上研發和引進了。
長興縣某長絲織造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信息化在長興長絲織造業內還應用不足,信息化覆蓋面也不廣。據他介紹,有的企業引進信息化系統后,存在定制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銜接等問題,好多信息無法共享,斷層現象很嚴重。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