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試樣
隨機選取不同組分、不同顏色、不同結構和不同染整工藝,但有一定沾色可能性的試樣。
1.5 試液每升三級水中溶解5g肥皂和2g碳酸鈉。
1.6 試驗操作:
本次采用GB/T 3921—2008方法C(3)進行試驗。通過在各均勻織物上分別裁取兩塊尺寸為40mm×100mm的織物。一塊與DW多纖維貼襯縫合成一個組合試樣進行試驗,另一塊是夾在標準中規定的兩塊單纖維貼襯織物間,縫合成另一個組合試樣進行試驗。然后,分別將兩個試樣放在盛有標準試液的洗滌皂液中,在溫度為(60±2)℃,浴比為50:1,鋼珠10粒的條件下,洗滌30min,再經清洗和干燥。對照空白貼襯原樣,用沾色灰卡評價試后樣貼襯的沾色程度。
2 結果與討論
2.1 采用單纖維貼襯或多纖維貼襯試驗合格率的差異及原因分析
對31份樣品采用單纖維貼襯和多纖維貼襯試驗,以沾色為3級及以上者為合格,以低于3級為不合格來進行判定。結果發現,采用單纖維貼襯試驗時,有22份合格,合格率為71.0%;采用多纖維貼襯試驗時,只有15份合格,即合格率只有48.4%。這說明,采用單纖維貼襯測試的合格率明顯要高于采用多纖維貼襯試驗的合格率。經分析,上述現象產生的部分原因是采用多纖維貼襯試驗時,考核了6種成分的纖維貼襯條的沾色,而采用單纖維貼襯試驗時,只考核了2種不同成分纖維貼襯條的沾色。根據色牢度試驗通則,沾色結果合格與否只按照沾色最嚴重的結果作為最終測試結果。因此,采用單纖維貼襯測試時,只要所采用的兩塊單纖維貼襯不沾色或沾色較輕就能判定合格;而用多纖維貼襯試驗時,必須要求6種纖維條都必須不沾色或沾色較輕時才能判定合格,因此采用多纖維貼襯測試時的通過率就會相對偏低。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