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誠本紡機有限公司 袁景山)
上世紀90年代起,國產懸錠粗紗機開始在紡紗廠大量使用,粗紗卷裝尺寸由托錠粗紗機的Φ130×320毫米、Φ140×320毫米增加為Φ130×400毫米、Φ135×400毫米、Φ150×400毫米,粗紗大卷裝似乎已經實現。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筆者最近在山東一家頗具規模的紡織企業服務,發現該企業使用國內最新的全自動落紗粗紗機紡制C55/T45紗線,定量為6.2克/10米,落紗定長僅為2200米。按標準回潮率8.5%計算,粗紗卷裝重量僅1.48千克,僅與小卷裝的A454型粗紗機的粗紗容量相當,無法與《棉紡手冊》列舉相應規格的粗紗卷裝重量2.72~3.38千克相比較。
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該粗紗機錠距為220毫米,標準粗紗卷裝尺寸應為Φ150×400毫米,但該廠的粗紗卷裝尺寸僅為Φ135×370毫米。按成形角40度計算,其卷裝容積僅為Φ150×400毫米的72%左右。二是該卷裝計算粗紗卷繞密度為0.39克/立方厘米,僅為《棉紡手冊》推薦的最小粗紗密度的75%。從筆者走訪過的棉紡廠看,大卷裝粗紗機沿用老工藝,紡小卷裝粗紗的現象相當普遍,為進一步利用現有設備,提高成紗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節工、節能,有必要對粗紗大卷裝進行再議論。
兩因素影響卷裝容量 眾所周知,粗紗卷裝容量取決于兩個要素,即粗紗卷裝尺寸和粗紗卷繞密度。
我國懸錠粗紗機行業標準中規定:錠距220毫米的粗紗機,其最大粗紗卷裝尺寸為Φ150×400毫米,但生產運轉中,許多紡紗廠設定的卷裝尺寸和粗紗定長往往小于此數,結果使粗紗卷裝容積大為縮小。如前述紡紗廠卷裝尺寸由Φ135×370毫米提高到Φ150×400毫米則粗紗容量即可提高28%,粗紗定長由可2200米提高到2800米左右。粗紗大卷裝的另一要素是提高粗紗卷繞密度,在粗紗工藝上實行緊卷繞可以提高粗紗卷繞密度。
“緊卷繞”的優點很多,首先增加粗紗定長,減少細紗工序換粗紗接頭數,提高成紗質量;可以縮小粗紗前、后排、錠間卷繞直徑、卷繞線速度差異、減小卷繞張力差異,對降低粗紗伸長率差異及細紗重量不勻率有利;還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例如前述工廠,如果卷裝尺寸提高28%、粗紗卷繞密度提高25%,則粗紗定長可由2200米提高到3300米~3500米,粗紗落紗次數減少50%,細紗擋車工換粗紗次數減少50%,擋車工看錠數可以相應增加,粗、細工序的勞動生產率將有較大幅度提高。
[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