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封端劑
好的封端劑不僅具有水溶性而且還要使其封端后的產品具有較低的解封溫度,對3種封端劑封端產品進行熱分析,其TGA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3種封端產品的解封速率都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增大﹒TETA封端時,159﹒2℃開始解封,213﹒8℃解封速率達到最大值,質量損失為58﹒02%﹔DMEA封端時,171﹒3℃開始解封,213﹒5℃解封速率達到最大,質量損失為43﹒61%﹔MDEA封端時,158℃開始解封,203﹒7℃解封速率達到最大,質量損失為53﹒03%﹒由于MDEA封端產品的解封溫度比DMEA和TETA低,因此,本實驗采用MDEA作為封端劑﹒
2﹒1﹒2溫度

由表1可知,反應溫度為20℃或30℃時,體系反應比較平穩,反應物粘度適中﹔40℃或50℃時,體系反應劇烈,易凝膠,原因是該封端反應放熱,溫度過高,反應速率快,體系釋放熱量也快,使體系溫度急劇上升﹒
合理的封端溫度不僅可以保証反應充分有效地完成,還可避免因反應溫度過高而引起的其他副反應﹒因此,選用封端反應溫度為30℃﹒
2﹒1﹒3時間
封端時間對封端反應也有很大的影響,封端時間過長,會引起副反應的發生﹒使用醇胺類封端劑封閉—NCO,在30℃條件下封端90min可基本完成﹒[4]因此,用MDEA對PEG1000的預聚體封端90min﹒為了確定封端反應是否完成,對封端產品進行FTIR測試,結果
如圖2所示﹒

圖2中,1728cm-1附近為該預聚體的—C—O吸收峰,而—NCO的吸收峰在2270cm-1附近﹒用上述封端劑對端基—NCO預聚體進行封端反應,90min后在2270cm-1附近已無明顯的吸收峰,証明—NCO已被完全封閉,封端反應已基本完成﹒
綜上所述,本實驗封端反應采用30℃封端90min﹒
2﹒2提升劑染色真絲綢織物的耐洗色牢度
自制聚氨基醇胺類封端產品(提升劑)結構中含有氨基基團,經酸化后會形成季銨鹽而溶于水中,在對染色真絲綢織物進行整理前先將它配制成穩定的水溶液(pH值為3-4),再對織物進行浸軋整理﹒整理時,提升劑用量、焙烘溫度將直接影響到其與纖維、染料的反應程度以及成膜厚度、均勻度、連續性等,從而影響整理后織物的耐洗色牢度﹒為此,討論了提升劑用量和焙烘溫度對染色真絲綢整理效果的影響﹒
2﹒2﹒1提升劑用量
提升劑用量對整理效果的影響結果見表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