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增白劑是一類帶熒光的白色染料。它不僅能反射可見光,而且還可以將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光轉變為藍色或紫藍色的可見光反射出來,從而增加了光線的反射率,使熒光增白劑處理過的物體白度和光澤提高,所以熒光增白劑又稱光學增白劑。熒光增白劑的用途日益廣泛,除紡織工業外,在洗滌劑、造紙、皮革、塑料、涂料、照相顯影等行業都有應用。熒光增白劑大約有15種基本結構類型,400種以上化合物,商品牌號2500個以上,經常生產的品種達100種以上,我國經常生產的品種達15種以上。目前關于熒光增白劑分子結構的理論還不十分完善。據實際產品分析,分子結構中都具有一定的π電子共軛度,而且均在一個平面上。大多數熒光增白劑都是某些特定結構的化合物,例如香豆素、二苯乙烯、芳唑等的衍生物。吡唑啉類熒光增白劑是指含有吡唑啉基團的一類化合物,其化學結構通式如下[1]:

在吡唑啉環上的1位和3位上至少各含有一個芳基,R可以為氫基、烷基、芳基等,R1、R2代表相同的或不同的取代基。簡單的1,3二苯基吡唑啉僅能發射微弱的熒光。具有實用價值的熒光增白劑,在兩個苯環上必須接入適當的取代基,通常不宜接入氨基或硝基,R1為氯基時熒光較強[2]。常用的幾種熒光增白劑的結構、性能如表1所示。

上述熒光增白劑一般由芳肼與α,β不飽和酮、β氯酮或Mannich堿合成制備,產品的純度較高,收率也很高[3]。1實驗部分通過幾種熒光增白劑及中間體的合成來說明其制造過程。1.1Mannich堿的合成29.5g對氯苯乙酮,嗎啉19ml,濃鹽酸22ml,95%乙醇60ml,多聚甲醛12g,加熱回流8h,冷卻過夜,過濾,用乙醇洗滌,干燥得Mannich堿44g,收率為84%,熔點173~174℃。

您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