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β氯酮的合成
59.5g氯苯攪拌下加入66.5g無水AlCl3,降溫至10℃以下,再加入61.5g氯代丙酰氯,控制溫度為15~20℃,反應1h,再升溫至80℃反應1h,進行Friedel-Crafts反應,得β氯酮。

氯代丙酰氯由丙烯腈與HCl加成、水解、酰氯化而得。
1.4芳肼的合成
芳肼一般由相應的芳胺經重氮化、還原而制得,收率大約為90%。
1.5吡唑啉類化合物的合成
1.5.1以Mannich堿為原料合成
DCBMannich堿0.1mol、芳肼0.12mol、NaOH0.12mol在250ml的40%乙醇中回流5h,冷卻過濾,用醇洗滌得DCB,收率75%[4]。
1.5.2以α,β不飽和酮為原料合成WG
0.1mol的α,β不飽和酮與0.12mol的芳肼在100ml40%的醋酸溶液中回流反應4h,冷卻過濾干燥得產品WG,收率為82%[5]。1.5.3以β氯酮為原料合成DCB0.1mol的β氯酮與0.12mol的芳肼在100ml乙醇中加熱回流4h,冷卻過濾干燥得DCB,收率為78%。
2結果與討論
2.1結構分析與純度分析
我們用兩種方法合成的DCB和用另一種方法合成的WG,經中科院感光化學所使用色質聯用儀、核磁共振氫譜的分析,證實了上述分子結構,色譜分析證明產品純度在98%以上。DCB質譜和色譜如圖1、圖2所示。

2.2熒光強度
熒光強度是熒光增白劑的主要質量指標,它是指樣品中的活性組分與同一結構的標準樣品活性組分的相對比值,是一種相對的純度指標。目前各使用單位大多采用染色法,即使用一系列選定濃度的標樣與定量的試樣在特定條件下染至棉布上,然后對比被染物的白度。中科院感光化學所測定表明:合成的DCB相當于德國拜耳公司的產品,WG相當于日本住友公司的產品。
2.3合成工藝路線的選擇
吡唑啉類熒光增白劑的合成可以選擇以上三種路線,文獻中還有其他合成方法。這類化合物的合成,產品的純度和收率都比較高,后處理也比較簡單。取代基不同,應選擇不同的合成方法。從成本和工藝出發,DCB宜選用Mannich堿法,因為β氯酮的中間體β氯丙酰氯合成工藝比較復雜。熒光增白劑WG只能采用α,β不飽和酮法,使用其他方法R基的苯基很難取代上去。
參考文獻
[1]Chase,Evans,FluorescentWhiteningAgents,PartI,1,3-Diaryl-2Pyrazolines[J].J.A.C.S.,1964,(86):2825.
[2]Mohrbacher.OxazoleFluorescentWhiteners[J].J.A.C.S.,1957,(79):401.
[3]Maxwell.OrganicSyntheicCollectanea(VolⅢ)[C].305.
[4]李光才.熒光增白劑WG的合成[J].精細化工,1990,7(3):43.
[5]WilliamM.Chlorinationoftolune[P].美國專利:US3007975,1959.
您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