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汪峰1,王瑞瓊1,朱泉2,郭玉良2,閔潔2(1.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佛山528305;2.東華大學上海201620]傳統的棉針
汪 峰1,王瑞瓊1,朱 泉2,郭玉良2,閔 潔2
(1.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佛山528305;2.東華大學上海201620] 傳統的棉針織物煮練、漂白工藝大多采用燒堿和雙氧水在高溫條件下進行。若燒堿用量控制不當,常會對纖維造成嚴重損傷。由二f燒堿與雙氧水協同性差,需使用大量的助劑,使工作液穩定,進而又導致多次水洗,加重污水處理負擔。
目前,本公司新開發了新型環保性的生物酶前處理工藝,并將其應用于棉針織物的精練中。本文將該工藝與傳統精練工藝在工序、效果和成本等方面進行比較,以證明該酶制劑工藝的可行性。
1 試驗
1.1材料及設備
織物14.8 tex/4.4 tex(40 D)棉針織物
助劑生物精練酶DM-8654,酸性纖維素酶DM-8636,高濃非離子滲透劑DM-1361(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設備立信ECO-38常溫染色機。
1.2試驗方法
1.2.1傳統前處理工藝
配方/(g/L)
①除油滲透劑201 1.0~2.0
②碳酸鈉 3.0
③雙氧水(27.5%) 6.0
④燒堿 2.0
⑤醋酸 1.0
⑥酸性纖維素酶DM-8636 0.80
⑦去氧酶DM-8697 0.10
工藝條件
1.2.2生物精練酶DM-8654前處理工藝
(1)淺色及鮮艷色前處理
配方/(g/L)
①生物精練酶DM-8654 1.0
②碳酸鈉 3.0
③雙氧水(27.5%) 5.0
④燒堿0.80
⑤醋酸0.80
⑥酸性纖維素酶DM-8636 0.80
⑦去氧酶DM-8697 0.10
工藝條件
(2)中深色前處理
配方/(g/L)
①生物精練酶DM-8654 1.0
②高濃非離子滲透劑DM-1361 0.5
③酸性纖維素酶DM-8636 0.8
④醋酸0.5
⑤碳酸鈉 3.0
工藝條件
1.3測試方法
1.3.1 毛效
按Fz/T 0107l—1999《紡織品毛細效應試驗方法》測定。
1.3.2失重率
失重率/%=(坯布重-成品布重)/坯布重×100
1.3.3 強力
頂破強力按FZ/T01030一1993《針織物和彈性機織物接縫強力和擴張度的測定頂破法》測定。
1.3.4 白度
采用DSBD-1型數字白度儀測定,需在不同部位經緯方向一致測三次,取平均值。
1.3.5 色牢度
按GB/T3921.3一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3》測定皂洗牢度,以灰色樣卡評定變色和白布沾色等級;按GB/T 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耐摩擦牢度》測定摩擦牢度。
1.3.6去除果膠的能力
將精練酶處理后的布樣用釕紅染色,測染色深度(K/S值),計算去除果膠的能力。
1.3.7 手感
采用觸摸法,綜合多個有經驗的操作技術工的評價,進行評定。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