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酶制劑技術的近代發展
3.1第一代酶制劑是從動物、植物組織中提取的,而現在工業上應用的酶,主要來自微生物,因為微生物種類多,所有的酶幾乎都能從微生物中找到,而且微生物易于培養,只要有簡單的設備和一般原料為培養基,就能迅速繁殖,獲得大量的酶。
3.2第二代酶制劑是通過基團工程方法生產的。它是將生產有效酶的微生物基團、重組成生產性高的其他微生物基團,進行高效酶的生產。
DNA重組菌是將編號的目的酶基團進行單體分離(純株培養)得到的。
首先,用制限酶分解而產生目的酶的染色體,再將它和稱為媒體的基團運輸體結合,形成DNA重組媒體,接著將它引入寄生性細菌內,用細菌雜交等方法,選擇進入目標。基團的DNA重組菌,DNA重組菌是多數DNA在菌體內重組,使媒體擴大,生產大量基團產物(酶)。寄生菌主要使用枯草菌和曲菌。
3.3第三帶酶制劑是基團重組和蛋白質工程相組合的酶制劑,它是將酶蛋白的部分氨基酸置換為其它氨基酸的變換方法,可以改變酶的耐藥性和耐熱性等特性。這種基團重組與蛋白質重組的酶制劑在近幾年的專利中幾乎普遍使用,從而可獲得染整加工所需要的酶制劑,其性能得到很大改進。例如混配在家用洗滌劑中的堿性蛋白酶,將酶分子中的一種蛋氨酸更換為丙氨酸,可以使這種酶對漂白劑具有耐久穩定性,而原來是不耐漂的,這正是當前急于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由于使用基團重組技術和將部分酶蛋白置換為其他氨基酸的蛋白質工程技術,使酶的性質得到改善。近年來,由于基團操作技術的進步,80%以上的工業用酶都是用DNA重組菌生產的。例如退漿用的α淀粉酶,過去是第一代產品,如BF7658酶,后來發展為70℃的中溫型酶和90℃高溫型酶(第二代產品),幾年前,通過基團重組,生產了能在所有溫度范圍內使用的酶,是又基團重組的芽孢桿菌屬微生物培養出來的,在70℃溶液中其酶活力為原中溫型酶的4.5,還能在高溫區使用,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若用汽蒸法退漿,能在數十秒鐘內完全退漿任務。
為了擴大酶的使用價值,人們早就研究酶的固定技術,目前固定化技術也不斷改進,與基團工程、蛋白質工程相配合,給工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益處。但還沒有找到普遍適用的固定化方法和廉價的載體。目前通過固定化已有可能將多種固定化酶裝在同一個柱中進行多酶反應:淀粉酶、糖畫酶、異構酶同柱順序反應將淀粉轉化為果糖;或將糖酵解的酶全部制成固定化酶,能將葡萄精直接生產酒精;α-淀粉酶、果膠酶、脂肪酶固定在同一柱中,對上漿的棉坯布直接進行退漿、煮練,如果再加上漆酶與過氧化酶,則可1次性完成棉的前處理過程,總過程只要3h,還有人大膽設想,通過基團重組、蛋白質工程的置換氨基酸以及DNA編號順序的重新排列,可以在同一個酶分子中裝備不同的活性中心,每種活性中心發生1種催化反應,這種酶就可以完成多種酶的作用,這將為染整工業的革命奠定基礎。
固定化酶就是將酶通過化學或物理手段,將酶束縛在一定區見內,限制酶分子在此區間內進行活躍的催化作用。所以固定化酶就是束縛其在一定空間的酶。固定化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殘基不發生變化,而固定化酶可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穩定性,使用方便,酶反應易于調節和控制。并且可提高酶催化反應生成物的純度和得率,還可以節能,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將酶吸附在吸附劑上;共價結合法,將酶蛋白上的基團通過共價結合連接到載體上;交聯法,用交聯劑將酶蛋白分子進行交聯;包埋法,將酶物理性的包埋在高聚物內。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