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滲透劑是一類能使液體迅速而均勻滲透到某種固體物質內部的表面活性劑。
滲透劑是一類能使液體迅速而均勻滲透到某種固體物質內部的表面活性劑。在紡織印染生產中,滲透劑的用途十分廣泛,如退漿、精練、漂白、染料的潤濕或分散、染色、上漿、樹脂整理等,一般在堿性、中性、酸性溶液中都能應用。滲透劑的應用效果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如傳統的滲透劑JFC耐酸、耐堿、耐硬水,但受濁點及起泡性大的影響,往往在很多染整工藝中不能采用,為此必須尋求一種濁點高、耐強堿、耐高溫、無毒、低泡、易生物降解的高效滲透劑,滿足染整生產加工的需要。本實驗根據不同表面活性劑的特性,采用HLB值相近的幾種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優選出一種性能較好、價格適中的滲透劑。
1實驗部分
1.1實驗材料、藥品
直徑3cm圓帆布(未煮練,上海生產)、滲透劑JFC(海安生產)、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進口)、椰子油烷基乙二醇酰胺(金壇生產)、脂肪醇聚氧乙烯硫酸鈉(無錫生產)、AEO-9(進口)、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南京)、烷基磺酸鈉(丹陽)、Cottoclarin88(漢高)均為工業級,磷酸酯為自制。
1.2磷酸酯的合成

合成的磷酸酯一般有烷基類磷酸酯、聚氧乙烯類磷酸酯、聚醚類磷酸酯等。本實驗采用五氧化二磷和辛醇反應,此法不需要特殊設備,反應條件溫和,產率高,成本低,簡單易行。
在500ml燒杯中加入辛醇,在55~60℃邊攪拌邊加入計算量的P2O5,加完后保持60℃左右反應3h。
反應生成單酯與雙酯,適當控制合成條件可以調節單酯與雙酯的比例。實際上反應產物是單酯與雙酯的混合物,還有少量的聚磷酸酯和未反應的磷酸。合成產物用氫氧化鈉中和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1.3性能測定
1.3.1濁點
量取1%試液50ml,置于試管中,插入溫度計,放入水浴中加熱,至完全呈混濁狀停止加熱,攪拌下緩慢冷卻,記錄混濁完全消失時的溫度。重復5次。
泡沫力=泡沫體積V1/溶液體積V
1.3.2起泡性
量取1%試液20ml于100ml具塞量筒中,在10s內振搖20次,靜置30s后,立刻讀出溶液體積V和泡沫體積V1測其泡沫力。
1.3.3耐堿性
取1%試液100ml于燒杯中,分別加固體NaOH3、5、8、11g,攪拌均勻。24h后觀察有無混濁、上層析出或沉淀現象。1.3.4滲透性采用帆布沉降法。將未經煮練的小圓帆布放于裝有1000ml1%試液(25℃)的燒杯中,測量帆布沉落至燒杯底部所需的時間,重復5次取平均值,即為沉降時間。時間越短,表明該溶液的滲透性越好。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