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凝聚槽
凝聚槽的型式較多,規格不一,但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圓形槽,一類為V型槽。實踐證明,V型凝聚槽的須條結構緊密,纖維與纖維間的抱合力大,成紗強力增加,所以現代紡杯多采用V型凝聚槽。V型凝聚槽截面的角度稱為凝聚角,如圖9-2-14所示。凝聚角的大小、深度應與所紡線密度。喂入品的含雜量相適應,線密度大,含雜多,凝聚角宜大些,反之宜小些。圖中,T型杯適用于普梳機織、針織紗,S型杯適用于加工棉纖維,U型杯適用于加工粗特紗,G型杯適用于加工精梳紗。
為了兼顧須條的緊密和順利排除積雜,紡杯凝聚角可由正、負角組成,通過凝聚角頂端垂直于紡杯軸的平面,將凝聚角分成兩部分,杯口一側為正角,應使纖維易于滑入,杯底一側為負角,應使塵雜易被紗條帶出。凝聚角的負角一般為15°~20°。在紡制同一產品時,凝聚角小,紡杯的自我清潔作用較好,成紗強力高;采用較大角度,則纏繞纖維較少。
3. 紡杯的直徑和轉速
⑴紡杯的直徑 一般指紡杯凝聚槽的直徑。紡杯直徑有大小之分,但無嚴格的界限。國內以60~67mm為大直徑,57mm以下為小直徑。紡杯直徑的選擇應與纖維長度相適應,一般認為紡杯直徑必須大于纖維的主體長度,以利于減少纏繞纖維,并使纖維從輸送管道向紡紗杯杯壁過渡時,紡杯回轉角不至于過大而影響棉氣分離。紡杯直徑也應與紡紗線密度相適應,線密度愈大,則紡杯直徑也相應選大。在相同轉速的條件下,大直徑較小直徑的成紗質量優越,但動力負荷增加。自排風式紡紗杯因結構較復雜,所用材料多而紡杯直徑較抽氣式紡杯大。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