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聚須條的形態
在紡紗過程中,須條的剝取和纖維向凝聚槽的滑移是同時進行的。紡紗杯每轉一周,剝離點剝取一段紗條,凝聚槽中鋪放一層纖維,當剝離點繞紡杯剝取一圈后,凝聚槽內的須條分布形態,將沿剝離點相對運動的方向,由粗變細。如圖9-2-18所示,此后剝離點自須條粗端連續剝取,凝聚槽不斷地自須條細端補入纖維,使紡紗過程連續不斷。
剝離點相對紡杯回轉一周稱為一個剝離周期。在一個剝離周期內,設剝離點一轉相對紡杯轉過的弧長為L,則在一個剝離周期中,紡杯的轉數為(πd/L)-1,紡杯各轉鋪放到凝聚槽中的纖維層被剝離點剝取的長度見表9-2-6。從表中可以看出:
表9-2-6 剝離周期內各層纖維的的分布形態

(1)凝聚須條是由多層纖維所組成,由于剝離與纖維補入同時進行,各層纖維被剝取的長度不同,所以在凝聚槽中就形成了由粗漸細的須條形態。(2)相鄰纖維層間有移距,其長度為L。(3)剝離點至凝聚須條細端有空隙,其長度為L。
a—騎跨纖維 b—剝離點
2.凝聚須條的并合效應與纏繞纖維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