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分梳效果的因素
轉杯紡紗的喂給分梳部分實質上是縮小了的梳棉機給棉刺輥部分,所以其作用原理及影響因素基本雷同。

⒈分梳工作面 給棉板與殼體腔壁共同組成了分梳工作面,即握持點1至分梳輥與殼體腔壁最小隔距區起點2的一段弧,如圖9-2-7所示。由于分梳工作面呈弧狀,可使分梳輥齒尖與分梳工作面間的距離變化緩和,須叢內外纖維的梳理差異小,有利于分梳。為兼顧分梳效果和不損傷纖維,分梳工作面長度應稍短于纖維的主體長度,當纖維長度為29~31mm時,分梳工作面長度為27~28mm,當纖維主體長度為27mm時,分梳工作面長度為23~25mm.。
分梳點隔距的大小,決定了未被針齒分梳的纖維層的厚薄,此隔距愈大,被針齒抓走的束纖維的數量愈多,所以分梳點隔距以小為好,一般為0.15mm.。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