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賽絡紡紗技術的原理,在棉紡細紗機上的實現方法,賽絡紡純棉精梳紗、混紡紗和滌粘復合紗的紡紗工藝,對比分析了賽絡紡成紗質量與環錠紡成紗質量。認為賽絡紗的成紗毛羽、條干、強力優于環錠紗,但細節差于環錠紗。
傳統環錠紡紗成紗毛羽多,毛羽不僅影響紗線本身的表面光潔度和纖維強力利用系數,而且影響后工序加工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隨著織造技術進步,無梭織機對成紗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毛羽問題更為突出。為了減少成紗毛羽,可以在原料選配、工藝優化、器材選擇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同時,也可以應用紡紗新技 術,如緊密紡紗技術、絡筒機吹捻裝置。此外,賽絡紡紗技術也可以減少成紗毛羽。該紡紗原理是1975年~1976年由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機構 (CSIRO)發明,最初的目的是要減少毛紗毛羽。1978年國際羊毛局將這項科研成果推向實用化,1980年正式向世界各國推薦。賽絡紡紗主要用于羊 毛、毛型滌綸、腈綸的純紡或混紡,在棉紡細紗機上也可以應用。賽絡紡紗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實施起來非常簡便,對環錠細紗機稍作改動即可,改造后的紡紗機既可紡制賽絡紗線,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方便地恢復成原來的普通環錠細紗機。
1賽絡紡紗方法
賽絡紗可以用于機織或針織,其工藝是將兩根具有一定間距的粗紗平行喂人到細紗機同一牽伸區進行牽伸,然后在同一個錠子上加捻卷繞。具體地說,需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改造:(1)改裝粗紗架,增加一倍的粗紗吊錠,托錠加吊錠改裝更方便些;(2)將原來牽伸機構中的橫動喇叭口調換為雙眼形式;(3)導紗橫動裝置 固定在中央位置或作小動程橫動;(4)增加斷頭自停裝置,其作用是防止紡單紗現象,即當一根粗紗條斷頭時,為避免產生長片段細節紗疵,必須將另一根紗條也及時打斷。
近年來,棉紡行業也開始引用這種紡紗方法。一般棉紡所紡紗線多為本色紗,只要減少擋車工的看臺數,可以不采用價格昂貴的斷頭自停裝置。
2賽絡紡紗實踐
2.1純棉精梳
在改造過的細紗機上紡CJ 14.5 tex賽絡紗,采用兩種不同的紡紗工藝流程。


賽絡紡CJ 14.5tex與環錠紡CJ 14.5 tex成紗質鼉對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賽絡紗的條干CV值、單紗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率等指標優于環錠紗,但細節偏多。方案一所紡賽絡紗的條干、細節、粗節、單強、伸長率等指標 優于方案二,綜合性能最佳。參照2001年烏斯特公報,方案一的成紗條干、粗節、棉結都相當于5%~25%的水平,細節相當于25%~50%的水平。
2.2混紡產品
在相同條件下紡制T/CJ65/35 13.1 tex賽絡紗和普通環錠紗,賽絡紡紗工藝為:粗紗號數330tex,牽伸倍數(前×后)39.6倍×1.25倍,捻度34.5捻/m;細紗機前羅拉速度 229 r/min,錠速17278 r/min。成紗質量對比見表2。

同細度的賽絡紗與環錠紗相比,賽絡紗單強高,百米重量CV小,毛羽減少,條干質量基本相當,細節多,粗節、棉結數量相當。
2.3 復合紗
當喂入兩根粗紗為不同原料時,紡出紗為復合紗,又稱AB紗。利用賽絡紡紗技術紡制T/R55/45 18.5 tex復合紗,細紗工藝為:滌綸粗紗定量3.9g/10 m,粘膠粗紗定量3.2g/10m,細紗捻系數314,羅拉隔距19 mm×33 mm,后區牽伸倍數1.25倍,鉗口隔距3.0 mm,鋼絲圈型號FU5/0,前羅拉速度230 r/min,錠速14 400 r/min。成紗質量為:條干CV 13.46%,細節5個/km,粗節46個/km,棉結59個/km,單強23.3 cN/tex,單強CV值5.72%,斷裂伸長率10.86%,斷裂伸長CV5.09%。
由此可以看出,賽絡紡復合紗的質量指標比較理想。
3 結束語
賽絡紗質量較好,尤其是成紗毛羽、條干、強力指標優于環錠紗,可以滿足機織和針織用紗要求。賽絡紗的缺點是細節偏多,主要是由于從前鉗口輸出兩根紗條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