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臨界膠團濃度圖
1為各溫度時C122E1C12·2Br水溶液電導率κ隨其濃度c的變化曲線(其余表面活性劑的κ~c曲線與此類似,不再贅述)。從圖中可見,κ先隨著c線性增加,在某一濃度后直線出現轉折,這表明溶液中生成了多分子聚集的膠團,轉折點對應的濃度為臨界膠團濃度CMC,表2給出30℃時膠團的特征數據。與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12TABr,可視為本文Geminis對應的單體表面活性劑)相比,C122EnC12·2Br的CMC均小了一個數量級,說明這種Gemini表面活性劑生成膠團的能力很強。與先前合成的中間含2個亞甲基鏈的季銨鹽Gemini表面活性劑C122C12·2Br相比,CMC值相差不大。表明在聯接鏈上適當增加EO基團并不影響生成膠團的能力。

聯接鏈的長度是影響Gemini表面活性劑CMC值的重要因素[1]。已知每個C2H4O和CH2基團的長度分別為0350nm[8]和0127nm[7],由此可計算Gemini單元分子中兩個離子頭基間的最大距離ds(nm)=0350n+0127(s+1)(對C12sEnC12·2Br)和ds(nm)=0127(s+1)(對C12sC12·2Br)[9]。計算表明C122EnC12·2Br(n=1,2,3)系列與C12sC12·2Br(s=5,6,8,10)系列的ds值相近,但前者隨n從1增加到3,CMC逐漸增大;后者s從6增加到10,CMC隨s增大而減小(表2)。在這兩個系列中,聯接鏈化學成分的差異顯然是造成CMC隨聯接鏈長度呈現不同變化的主要因素。
對C12sC12·2Br(s=2~10)系列,實驗發現CMC隨s先增大再減小,轉折點在s=4~6[4,9]。Zana等[4]認為當s=2時,C12sC12·2Br分子的兩個季銨頭基被限制在很短的距離內,大大增強了烷烴鏈密度,使CMC呈現很低值。隨著s增大,烷烴鏈密度下降,CMC值上升。但是暴露在膠團內核表面上的亞甲基聯接鏈也會增大水溶液中膠團表面Gibbs能,導致膠團結構不穩定。當這些柔性亞甲基聯接鏈長度合適時,將傾向彎曲插入膠團內核中,以降低Gibbs能,從而使CMC反而降低。但是,對于C122EnC12·2Br,聯接鏈中的醚氧原子具有親水性,會抑制聯接鏈的彎曲,阻礙它們插入膠團內核,因而造成CMC值上升。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