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結果與討論
2.1滸苔對MB的吸附條件優化
2.1.1pH值對脫色率的影響
一般認為,pH值既能影響吸附劑的表面結合位點,又能影響染料分子表面的電離-聚集過程,因此本研究將其作為首要的優化因素。由圖2可見,在設定的pH值范圍內,當廢水pH值由2升至4時,滸苔對廢水的脫色率顯著提高;pH值為4~11時,脫色率保持在較高水平(82.32%以上),且波動幅度不大。Cengiz[5]利用總狀蕨藻(Caulerparacemosavar.cylindracea)吸附吸附MB的研究中也得到類似結果:隨著pH值由3增至7,脫色率隨之增加,繼續增大pH值,脫色率保持穩定。這可能與藻粉表面性質因pH值而改變有關。在低pH值時,藻粉表面因質子化而帶正電荷,與MB陽離子產生排斥作用,使吸附量較低。在pH值較高時,藻類細胞壁表面帶負電荷,對帶正電荷的MB靜電引力增大[7]。由于模擬廢水初始pH值(4.7)處于最優吸附的pH值區間(4~11),故以下研究中模擬廢水的初始pH值均采用4.7。
2.1.2溫度對脫色率的影響

在上述優化的pH值條件下,考察溫度對染料吸附影響,結果見圖3。溫度為10℃時,脫色率最高(90.36%)。隨著溫度升高,脫色率略微降低,說明滸苔對MB的吸附反應為放熱過程。Aravindhan等[8]研究溫度對蕨藻(C.scalpelliformis)吸附堿性黃的影響時也得到相似結果:溫度由20℃升至60℃,吸附容量略微降低。由于本研究中MB的去除率在溫度10~50℃變化較小,因此后續研究中的廢水溫度均選用30℃。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