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對氨氮的去除在HABR厭氧池中,廢水中的有機氮能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轉化為氨氮。氨氮的消耗存在2個方面:部分氨氮被厭氧氨氧化細菌利用與NO2-/NO3-發生厭氧氨氧化轉化為氮氣[6];部分氨氮被厭氧微生物利用,合成自身物質。因此,HABR厭氧池中氨氮含量的變化取決于生成部分與消耗部分的對比關系。由圖5可知,HABR厭氧池的出水氨氮含量有所提高,說明氨氮的生成大于消耗,即氨化作用大于厭氧氨氧化作用。氨氮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廢水中有機氮的轉化,由此亦證明廢水中染料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發色基團打開,由復雜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子轉化成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經過厭氧處理后CODCr有一定程度降低,而作為好氧處理所必需氮源的氨氮并未減少甚至增加將有益于后續的好氧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好氧微生物活性的增加將會增加分泌的酶量,提高生物降解性能及氧氣的利用率,有利于成本的降低。
隨著曝氣的推進,世代時間長的硝化細菌將會在CASS反應池內積累,硝化細菌的活性與數量逐漸增多,硝化作用逐漸加強。CASS反應池主反應區的污泥回流到生物選擇區的同時,也實現了硝化液的回流,有利于反硝化反應進行;且生物選擇區與主反應區相比存在較低的溶解氧濃度,增大了污泥絮體的溶解氧梯度,使污泥絮體內部更易形成厭氧環境,從而在菌膠團的外部和內部分別完成硝化和反硝化過程[7]。由圖5可知,氨氮負荷為0.03 kg[NH3-N]/(kg[MLSS]·d)時,CASS反應池出水氨氮的平均質量濃度為6.9 mg/L,平均去除率為87.0%。

2.4對色度的去除
HABR厭氧池對廢水色度的去除主要是通過以下作用:廢水通過污泥層所產生的截留作用,大量的疏水性染料被吸附在污泥上直到被降解為小分子物質;污泥層中的厭氧菌或兼性菌直接對染料的降解作用,破壞其發色基團,使其失去顯色能力。且HABR厭氧池內污泥量大,保證了厭氧水解的微生物量;水力停留時間較長,污泥與廢水接觸混合效果較好,使厭氧菌或兼性菌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CASS反應池能使色度得到進一步去除。由圖6可知,HABR厭氧池、CASS反應池對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9.7%、75.2%,系統對色度的總體去除率為95.0%,出水平均色度值為33.0倍。但亦有少量天數的色度值超過DB 44/26—2001《廣東省水污染排放限值》第Ⅱ時段一級排放標準中的40倍標準。

2.5對SS的去除
HABR厭氧池具有獨特的分室結構,反應器內的折流板迫使水流上下折流,使廢水與厭氧微生物充分接觸,大量的懸浮物在前面隔室中被有效去除,故SS去除率較高。由圖7可知,雖然HABR厭氧池進水SS濃度波動較大,但其出水SS平均質量濃度穩定在100.3 mg/L,對SS的平均去除率為66.9%。CASS反應池在沉淀階段停止曝氣,只有進水而無出水,曝氣結束后沉淀階段整個反應池的面積均用于在近乎靜止的環境中進行泥水分離,故其固體通量很低,泥水分離效果良好。CASS反應池對SS的平均去除率為62.1%,出水SS平均質量濃度穩定在38.0 mg/L。系統對SS的總體去除率達到87.5%。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