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操作步驟
6.1稱樣
稱取0.50g試樣,精確至0.0001g。
6.2試樣測定
將稱取的試料置于鉑坩堝中,加4g無水碳酸鈉,混勻,再用1g無水碳酸鈉鋪在表面。蓋
上坩堝蓋并留有縫隙,先于低溫加熱,逐漸升高溫度至950~1000℃,熔融呈透明熔體,旋轉
坩堝使熔融物均勻地附著在坩堝壁上。冷卻,將熔體用熱水溶出,移入瓷蒸發皿中。
蓋上表面皿,自皿口加入10 mL鹽酸及2~3滴硝酸,待作用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平頭
玻璃棒壓碎塊狀物使分解完全,用熱鹽酸(1+1)清洗坩堝數次,洗液合并于蒸發皿中。將蒸
發皿放在水浴上,皿上放一玻璃三角架,再蓋上表面皿,蒸發至干。取下蒸發皿,加入10~20mL
鹽酸(3+97),攪拌使可溶性鹽類溶解。用中速濾紙過濾,用膠頭掃棒以熱鹽酸(3+97)擦洗
玻璃棒及蒸發皿,并洗滌沉淀3~4次,然后用水充分洗滌,直至用硝酸銀溶液檢驗無氯離子為
止。在沉淀上滴加6滴硫酸(1+4)。濾液及洗液保存在300mL燒杯中。
將燒杯中的濾液移到原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發至干后,取下放入烘箱中,于110℃左右
的溫度下烘60min,取出放冷。加入10~20mL熱鹽酸(3+97),攪拌使可溶性鹽類溶解。用中
速濾紙過濾,用膠頭掃棒以熱鹽酸(3+97)擦洗玻璃棒及蒸發皿,并洗滌沉淀3~4次,然后
用水充分洗滌,直至用硝酸銀溶液檢驗無氯離子為止。濾液及洗液保存在250mL容量瓶中。在
沉淀上滴加3滴硫酸(1+4),然后將二次所得二氧化硅沉淀連同濾紙一并移入鉑柑蝸中,烘干,
灰化,然后放入1200℃的高溫下灼燒20~40min。取出坩堝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量,
反復灼燒,直至恒量。
將沉淀用數滴水潤濕,加6硫酸(1+4)和10 mL氫氟酸,放入通風櫥內的電熱板上緩慢蒸
發至干,升高溫度繼續加熱揮發至三氧化硫白煙完全逸盡。將坩堝置于1100~1150℃溫度下灼
燒10min,取出坩堝置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量。反復灼燒,直至恒量。
往經過氫氟酸處理后得到的殘渣中加入0.5g焦硫酸鉀熔融,熔塊用熱水和數滴鹽酸(1+1)
溶解,溶液并入分離二氧化硅后得到的濾液和洗液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搖勻。此溶液A供濾
液中殘留的膠溶性二氧化硅以及試樣中三氧化二鋁、氧化鈣、氧化鎂和二氧化鈦用。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