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結果與討論
2.1合成親水性氨基硅油的影響因素
2.1.1催化劑
一般我們選用KOH作為催化劑,在本實驗中采用四甲基氫氧化銨,理由是:四甲基氫氧化銨是一個螯合物,與D4相容性較好,反應溫度較低,容易控制,而且它在高溫下可以分解,因此不會殘留在氨基硅油中.
2.1.2粘度
氨基硅油的粘度在600~800 Pa·s之間.通過實驗證明,粘度過低,說明氨基硅油的分子質量較小,改性后所得產物運用到織物上,很難在織物表面形成聚硅氧烷分子層,從而影響手感;粘度過高,說明氨基硅油的分子質量較大,改性過程中攪拌困難,易發生交聯.
2.1.3氨值
氨值過低,手感較差;氨值過高,易引起黃變,且產品顏色發黃,直接影響產品外觀.
2.1.4氨基硅油和環氧聚醚的比例
聚醚比例越大,親水性越好,但手感相對會較差;氨基硅油比例越大,手感越好,但親水性相對會較差,此比例控制在30%~70%.
2.2親水柔軟機理分析
氨基硅油由于分子主鏈柔順,分子間作用力小,所以表面張力低,其中的雙氨基極性強,能通過纖維表面的羥基、羧基等的相互作用,非常牢固地取向和吸附在纖維上,從而降低纖維間的摩擦系數,賦予織物超柔軟效果和很好的平滑性及耐洗滌性;而環氧聚醚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親水性能,將環氧聚醚接枝到氨基硅油上,綜合了兩者的優點,從而使處理過的棉織物具有柔軟的手感又具有良好的親水性,織物不產生靜電,獲得很好的服用性能.
2.3織物處理后性能的變化
將5種按不同比例(氨基硅油與環氧聚醚的比)合成的親水性氨基硅油與空白實驗作對比.
2.3.1手感
由8位工廠資深質量管理人員用手觸摸評定打分,取平均值(1~5級),5級最好,1級最差.結果如下表1.
表1不同風格親水-陛氨基硅油的手感效果

注:上表中的表示較好,其個數越多表示越好.
2.3.2親水性
將用親水性氨基硅油處理好的布片回潮4 h后,平鋪在水平板上,用標準滴管于布面上空2 cm處垂直滴一滴蒸餾水,當水珠接觸到布面時,用秒表開始計時直至水珠的鏡面效果消失,此時計時結束.結果如表2.
表2不同風格親水性氬基硅油的親水性

2.3.3黃變
將處理過的織物回潮4 h后測其白度.結果如下表3.
表3不同風格親水性氨基硅油的白度值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