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染與扎染是具有西南少數少數民族風格的紡織品傳統工藝,但是與之相關的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相關紡織品工業化的發展和紡織品市場的規范。本文從現行的兩個產品標準出發,結合案例討論了一些重新起草或修訂蠟染和扎染制品的相關標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文/ 摘要:蠟染與扎染是具有西南少數少數民族風格的紡織品傳統工藝,但是與之相關的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相關紡織品工業化的發展和紡織品市場的規范。本文從現行的兩個產品標準出發,結合案例討論了一些重新起草或修訂蠟染和扎染制品的相關標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1基本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蠟染與扎染作為我國西南地區傳統工藝一直深受當地和全國消費者的喜愛,經過相關工藝印染的各種紡織品在中國紡織品行業中也有著自身獨特的地位。但是與之相關的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卻相對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貴州等地區蠟染與扎染等相關紡織品工業化的發展和紡織品市場的規范,因此重新起草或修訂全國統一的蠟染和扎染制品的相關標準十分必要和重要。
目前我國的現行標準中與蠟染和扎染相關的并不多,一個是由中國少數名族用品協會蠟染專業委員會和安順市質量技術監督等單位聯合起草的地方標準DB52/ T581-2009《安順蠟染制品》,另一個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起草的商檢行業標準SN/T 0968-2010《出口藍染、扎染制品檢驗規程》。標準中雖然都規定了相關紡織品的抽樣、檢驗和結果判定方法以及包裝要求,但是適用性與范圍相對狹小,比如標準DB52/ T581-2009《安順蠟染制品》中對蠟染的適用范圍就僅限于安順轄區內采用傳統工藝在纖維織物上經人工繪制上蠟、浸染或刷染、加熱除蠟、洗滌而制成的蠟染制品,而標準SN/T 0968-2010《出口藍染、扎染制品檢驗規程》只針對出口藍染和扎染制品[1-2]。
蠟染是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染繪手工藝品,是具
2建議
2.1規范相關定義,嚴格區分蠟染(扎染)與蠟染(扎染)風格紡織品。
蠟染極具魅力的特色即是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的特殊“冰紋”,其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扎染其顏色的浸染是依靠繩子來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樣就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而具有特殊風情的顏色過渡也是因為捆扎部分未做特殊處理因液體的自然浸潤擴展形成的。但是由于工業化的發展,許多以藍色為主的紡織品在工藝上并未使用過蠟染的蠟覆蓋與自然龜裂也能呈現出“冰紋”,制式化的量產也已呈現不同的顏色漸變,因此蠟染與扎染市場上出現的許多紡織品應稱其為蠟染風格紡織品(扎染風格紡織品)或是少數民族風格紡織品,而并非真正的蠟染制品,因此規范產品分類對其質量檢驗檢測和相關檢測標準的選用十分重要
2.2新起草或是新修訂的標準還更應規范工藝細節,把這些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傳統工藝用標準化的形式給予保護。
對于所用印染原料
2.3增大數據采集,統計出適合的檢測標準數據。
用傳統的顏料與印染工藝制成的紡織品都有色牢度不佳的這一缺陷,因此GB 18401—2010中才不對蠟染、扎染等傳統的手工著色品做出色牢度的要求。新起草或是新修訂的標準中應包含消費者所關心的色牢度問題,其中的pH值、甲醛含量、異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指標的各項限值也可以在GB 18401的基礎上有重新界定,對于用天然植物汁和合成染料的織物還可以考慮考核指標分開等。 這就要求各個檢驗機構有對蠟染和扎染制品的龐大檢測數據,確保新標準的各項指標具有普遍性和適用性。
2.4擴大適用范圍、產品標準爭取盡量大的覆蓋。
如前所述,現行的這兩個標準的適用范圍相對狹窄,制定或修訂出符合紡織工業發展需求的全國性標準十分必要,對于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各種亂象治理也將是新的依據。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