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印染給人們的印象似乎不太好,環保人士更是談之色變,認為這是來自紡織行業對空氣、水質的重要污染源。不可否認,印染加工過程確實會產生廢氣、廢水,對環境污染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從另一方面講,如果通過現代紡織技術手段解決此類問題,也是在推動經濟建設的同時為環保作出了貢獻。
為促進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降低前處理過程溫度、減少化學品的使用是一條重要途徑,也將是必然選擇。由東華大學、華紡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紡織品低溫前處理關鍵技術”榮獲2013年度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印染行業節能減排的關注重點。
細節攻關終獲產業化成果
“織物前處理過程的水耗、能耗和CODCr排放量占印染加工全過程的55%~60%.”該項目第一完成人、東華大學博士毛志平介紹說,織物低溫前處理技術中,冷軋堆前處理已經成熟并由產業化應用,該工藝雖然節能,但其化學品使用和污染物排放量卻顯著高于常規工藝,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清潔生產技術。
據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技術中心執行主任李春光介紹,利用有機活化劑降低H2O2漂白溫度的研究受限于有機活化劑的成本和效率等因素,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該技術都未能真正實現產業化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紡織品低溫前處理關鍵技術”成功研發了系列紡織品低溫高效退漿、精練和漂白的前處理工藝,真正實現了坯布按質、按需低溫前處理的產業化應用。
之所以能讓低溫前處理技術實現產業化,得益于該項目的幾大創新點,即仿酶催化劑配體合成關鍵技術、仿酶催化劑復配增效關鍵技術、低成本高耐堿果膠酶產業化關鍵技術、織物低溫系列前處理工藝開發。
毛志平詳細介紹了幾項主要內容,“首先,針對H2O2低溫漂白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頸問題,我們創新設計了高效的金屬配合物類仿酶催化劑,開發出其短流程合成工藝,實現規?;a。研究了有機活化劑——金屬仿酶催化劑的復配增效技術,提高催化效率的同時,顯著降低了催化劑的成本,其成本不到有機活化劑四乙酰乙二胺的1/5”。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