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脫氯問題:織物氯漂后,仍有少量氯氣殘留在織物上。吸附有殘余氯的織物在貯存時將造成織物強力下降、泛黃,還將影響對于氯氣敏感的染料染色。必要時應使用化學藥劑與氯反應徹底去氯。脫氯劑以過氧化氫為最好,過氧化氫除與氯氣反應外,本身也是漂白劑,可以增加漂白效果。但一般多使用還原劑如亞硫酸氫鈉、大蘇打等處理。
2. 過氧化氫(雙氧水)漂白
用雙氧水漂白的織物白度較好,色光純正,貯存時不易泛黃,廣泛應用于棉型織物的漂白。氧漂比氯漂有更大的適應性,但雙氧水比次氯酸鈉價格高,且氧漂需要不銹鋼設備,能源消耗較大,成本高于氯漂。
過氧化氫漂白: 目前印染廠使用較多的是平幅汽蒸漂白法,此法連續化程度、自動化程度、生產效率都較高,工藝流程簡單,且不產生環境污染。
過氧化氫漂白工藝流程如下:軋過氧化氫漂液→汽蒸→水洗。漂白液含過氧化氫(100%)2~6g/L,用燒堿調節pH值至10~11,加入穩定劑及濕潤劑適量,于室溫時浸軋漂液,95~100℃汽蒸45~60min,然后水洗出布。
過氧化氫漂白工藝條件分析:
(A) 濃度 :使用濃度為達到滿意的白度和去雜效果,同時保證纖維受損最小。根據前處理情況,使用濃度在2~6g/L。稀薄織物還可以適當降低漂液中過氧化氫濃度。
(B) 溫度和時間: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可用升高溫度的辦法來縮短漂白時間,一般在90~100℃時,過氧化氫分解率可達90%,白度也最好。一般漂白時間45-60min。
(C) pH值: pH值在3~13.5之間都有漂白作用,但pH值為9~10時,織物白度可達最佳水平,實際生產中也大多將漂液pH值調節至10左右。
(D) 漂白時金屬離子的影響及穩定劑作用:水中鐵鹽、銅鹽及鐵屑、銅屑以及灰塵等對過氧化氫都有催化分解作用,使過氧化氫分解為水與氧氣,從而失去漂白作用。氧氣滲透到織物內部,在漂白時的高溫堿性條件下將使纖維素纖維嚴重降解,常在織物上產生破洞。為防止上述疵病,可在漂液中加入適量穩定劑,以降低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穩定劑中以水玻璃使用較早,水玻璃價格低廉易得,穩定效果好,但長期使用,容易在導輥等處形成難以除去的硅垢,影響織物質量。目前國內外都在研究使用非硅酸鹽穩定劑,大都屬于有機膦酸鹽,效果也較好,不產生積垢,但價格高于硅酸鹽,因此水玻璃仍在生產上繼續使用。將硅酸鈉與其他穩定劑拼混使用,也取得較好效果。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