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需求的提高和織造技術的發展,特細號高密織物越來越多,但 PVA 1799不能適應特細號高密織物的上漿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漿料分子之間粘著力過大,易產生漿斑,干分絞時易拉斷經紗,特別是更容易拉斷特細號紗;
(2)較難完全溶解,漿液中仍有未溶解的PVA碎片,在織造過程中對紗線構成威脅;
(3)漿膜強度大,裸露在紗體之外的漿膜較韌,形似刀片,對鄰紗構成威脅。PVA的比例越大,這種漿膜的韌性越大,對鄰紗的威脅越嚴重。所以 ,PVA 1799已經不再適合于作為主漿料使用,應降為輔助漿料或者不用。作為PVA 1799的替代品,低聚合度的PVA比較適用,因為其漿紗強力比較合適,滲透性也好,干分絞分紗性好,再生毛羽少。表 l是不同規格的PVA的漿紗性能。
對于PVA的使用,目前反對的呼聲較高,焦點是其生物降解性能差。從減少環境污染的角度來說,低聚合度的PVA盡管比淀粉的降解性能差,但與高聚合度的PVA相比已經有很大的進步。目前漿料的情況是紡織廠不得不繼續使用PVA,要改善這種狀況,還需要我國的漿料研究者和漿紗工作者付出艱辛的勞動。
3 聚丙烯酸類漿料的使用與存在的問題
丙烯酸類漿料是丙烯酸類單體的均聚物、共聚物或共混物用作漿料時的總稱。這類漿料通過單體組合經化學合成而得,理論上可生產適應各種用途的漿料,具有取代PVA的可能性。 國外丙烯酸類漿料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該類漿料的初級研究階段,這一階段丙烯酸類漿料為丙烯酸鹽或丙烯酸酯的部分皂化的單一型溶液狀產品,產品含固量不高 (約14%),產品種類少,性能有許多缺陷,對環境濕度敏感,吸濕性很大,再粘嚴重;第二階段丙烯酸類漿料研究趨于成熟,性能方面得到大的改善,產品仍為溶液狀態,含固量提高到25%,產品種類較全,組成也較為復雜,是各種丙烯酸單體或其它單體的共聚物,這些漿料大幅度改進了早期丙烯酸類漿料吸濕發粘的缺點,具有漿膜強韌、貼伏毛羽、浸透性好、退漿容易、不落漿等特點;第三階段丙烯酸類漿料主要目的是改變產品形態。由于丙烯酸類漿料容易具有高分子溶液流動特性,溶液濃度到一定值時粘度就很高,甚至成凍膠,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高,這增加了遠距離運輸成本。通過工藝技術,混合其它類型的漿料,將丙烯酸類漿料制成粉末狀固態漿料。
自德國BASF(巴斯夫)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制專用于滌/棉混紡紗的丙烯酸類漿料至今,英國聯合膠體公司美國西達公司、意大利萊姆公司、日本松本油脂公司、日本互應公司都將其產品輸入到中國。國內丙烯酸類漿料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從70年代開始,隨著滌/棉織物的迅猛發展,許多漿料工作者開始致力于聚丙烯酸類漿料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與國外同行業研究應用水平相比,國內產品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差距:一是品種不齊全,不能針對不同品種的織物提供不同類型的漿料,往往是一種漿料“適用于”任何種類的產品,而英國聯合膠體公司和日本互應公司的產品自成系列,對不同產品有不同的漿料供應;二是產品的含固量及形態有差距,國產丙烯酸類漿料含固量普遍偏低,形態為液體;三是國產丙烯酸類漿料吸濕再粘性嚴重,漿液粘度大,使用時只能作為主漿料中的輔助漿料。
隨著對PVA用量的減少,今后對短纖紗的漿紗必將采用變性淀粉和丙烯酸類漿料相結合的路線,這在歐洲已經成功。
聚丙烯酸類漿料分為三大類:聚丙烯酸 (鹽)類漿料、聚丙烯酰胺漿料和聚丙烯酸酯漿料。隨著PVA漿料的少用或不用,有些漿料廠推出了聚丙烯酸酯漿料,其實,有些聚丙烯酸酯比PVA降解更難,這是應當引起注意的。
聚丙烯酸類漿料在使用中的其它問題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更好地使用聚丙烯酸類漿料。如多元共聚型丙烯酸漿料同變性淀粉PVA混合調漿時有時會有增粘現象,嚴重時會影響到漿紗工藝的進行。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