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m為試樣的質量(g);C為標準鹽酸溶液的濃度(mol/L);V1、V2分別為試樣和空白試樣消耗鹽酸的體積(mL)。
1.3.3乳液耐酸穩定性的測定
在150 mL燒杯里稱取2 g乳液樣品后,加入48mL HCl溶液(pH值已調至3~4),靜置24 h,觀察杯內乳液是否漂油、分層。如不漂油、不分層,則表明乳液的耐酸穩定性良好。
1.3.4乳液耐堿穩定性的測定
在150 mL燒杯里稱取2 g乳液樣品,然后加入48 g NaOH溶液(pH值已調至11~12),靜置24 h,觀察杯內乳液是否漂油、分層。如不漂油、不分層,則表明乳液的耐堿穩定性良好。
1.3.5乳液耐電解質穩定性
在150 mL燒杯中放人3.0 g硅乳液,然后加入97mL 2%CaCl2溶液;靜置24 h后,樣品無漂油、分層、破乳現象,屬質量穩定。
1.3.6乳液耐熱穩定性的測定
在15 mL的試管中,加入2/3試管體積的乳液,封好試管口,在60℃的恒溫環境中放置一周,觀察乳液是否分層、絮凝、漂油。如不分層、無絮凝和漂油現象,則表明乳液的耐熱穩定性好。
1.3.7織物白度的測試
采用北京康光儀器有限公司的WSD-Ⅲ型白度儀測試被整理織物的白度,然后與空白織物比較,整理后織物的白度越大,與空白織物的白度差值越小,說明織物的色變程度越小。
1.4不黃變氨基硅油的應用性能
1.4.1織物的柔軟整理
整理工藝為:一浸一軋(浴比1:20,軋余率70%~75%)→預烘(100℃,3~4 min)→焙烘(150~170℃,3 min)。
1.4.2織物性能測試
手感:用手觸摸法評定,最佳者的等級規定為5級,未整理織物的等級規定為1級,其它織物相對于這個標準評級。白度:參照GB/T8425-1987在白度計上測定。折皺回復角:參照GB/T3819-1997在織物折皺彈性儀上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不黃變氨基硅油乳液的技術指標
外觀透明
固體質量分數(%)20
pH值5~7
離心穩定性(4000r/m×30 min)不分層或不渾濁
氨值(mmol/g)0.3
2.2不黃變氨基硅油微乳液的應用性能
2.2.1普通硅油與不黃變硅油乳液比較
表1普通氨基硅油與不黃變硅油乳液對被整理織物性能的影響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