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工藝流程
并軸原紗(16軸)→煮練→水洗→染色(5個染槽;5個氧化架)→洗水(兩槽洗且噴淋)一預烘→漿紗→烘干→分絞→卷繞織軸。
染槽穿紗方式改原純棉紗W型為U型穿紗方式,使紗線在染槽內成直角形進入,避免紗線上下纏繞,達到降低伸長,減少斷頭的目的。
5.3.2工藝參數
染色車速:前車40 m/min,后車40 m/min;染色溫度:30~40℃(加保險粉40℃以下);軋輥壓力:0.4 MPa;染物帶液率:100%;上漿率:8±0.5 9/6;燒筒氣壓:0.25 MPa;伸長率<1%±0.5%。
染料配方見表2。
5.3.3漿料配方
變性淀粉DM一828:60%;PVAl799:100%;柔軟劑:10%;乳化牛油:10%;漿液含固量:8%。
5.3.4上漿工藝
供漿溫度:50℃,pH值:7~8;上漿溫度:98℃;粘度:11~12 s;上漿率:8%一9%;伸長率<1%;壓漿輥壓力:前0.4 MPa,后0.25 MPa;織軸卷繞密度:O.48±1g/cm。;車速:40 m/min;回潮率:10%±0.5%;
漿染工藝的關鍵是投料準確,補充料準確,車速穩定,張力適當,在操作時要注意各軸繞紗長度準確一致,機上斷頭及時處理不得挑過伸縮筘等。
5.4穿經工序
采用8片綜框順穿法,地組織、邊組織4入/筘之后在機上結經。
5.5織造工序
采用蘇爾壽P7100片梭織機織造。
5.5.1工藝參數
車速:280 rpm;
機上緯密:164.1根/10 cm發(緯密齒輪:A42T、B46T、C49T、D34T);
上機強力:3500N;
平綜時間:15°(邊紗平綜時間為5°);
投梭時間:120°;
投梭動程:27°;
經紗縮率:12.5%;
緯紗縮率:3.8%;
筘號:38#;
機上筘幅:164.6 cm;
機下筘幅:157.5 cm;
停經架高度:0;
停經架前后位置:300 mm;
后梁:+25 mm;
車間溫度:25℃左右;
相對濕度:65%~72%。
5.5.2注意事項
因竹纖維紗剛性大,停車檔比一般品種嚴重,故應制定合理經位置線,上機張力適當以開口清晰為準,同時提高剎車靈敏度減少開車印。此外邊撐刺環用兩個帶鋼針銅環且無倒刺,其余全是膠皮環,否則成品布邊毛羽明顯。
6后整理
工藝流程:坯布→燒毛→上漿→整緯→烘燥→給濕→橡毯預縮→呢毯烘干→折布→成品檢驗→成包→人庫。
6.1燒毛
為了防止纖維損傷采用高速燒毛工藝。采用氣體燒毛機,車速80 m/min;火口溫度:1 000~1200℃。燒毛面:二正二反;燒毛級數:3~4級。
6.2上漿整緯預縮機組
主要工藝參數:車速:40 m/min;防縮率:14%~15%;預縮率<3%;定型時間:20~40 s;定型溫度:185~190℃;下機幅寬:149~152 cm;第一組錫林蒸汽壓力:O.25 MPa;橡膠毯錫林蒸汽壓力:0.25 MPa;呢毯錫林蒸汽壓力:0.45 MPa。
7關鍵加工工序
7.1縫頭
要求適當加大針密且均勻,四角平直堅牢,不許將門幅相差過大的坯布縫在一起。
7.2定型工序
定型溫度:185~190℃;定型時間:30 s。要求門幅為濕脹時最大幅寬,定型時幅寬大于成品幅寬2~3cm。
7.3織造工序
由于緯紗是彈力紗,引緯時緯紗有較強的扭結趨勢,為此須對緯紗進行蒸汽定型,定型溫度:60℃;定型時間:90 min(真空狀態)。上軸前對片梭紗夾、遞緯器紗夾進行全面保養,使緯紗接送達100%,同時調整好儲緯器壓掌,避免松緯、緯縮及百腳等織疵。
7.4染漿工序
竹纖維為再生纖維素纖維,纖維的特性決定染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竹纖維對酸和氧化劑比較敏感,其結構松散,聚合度、結晶度低,有較多的空隙和內表面積,顯露的羥基比棉多,因此化學活性比棉大,對酸和氧化劑的敏感性大于棉;對堿的穩定性比棉差很多,能在濃堿作用下劇烈膨脹以至溶解,使纖維的機械性能下降,因此,在染色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堿量。竹纖維的吸濕性大,對染料、化學試劑的吸附量大于棉。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