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在圖1中,兩種離子均以硫酸根離子做組合。經過測試,原樣白度為28.85%,經過處理白度變化不明顯。亞鐵離子比銅離子、鋅離子、錳離子等絡合處理白度提高明顯,故在以后的工藝中均選用亞鐵離子做預處理的金屬離子。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亞鐵離子比銅離子等能更好地絡合在灰色羽絨纖維的色素上,在漂白的過程中更易催化脫色。鐵(Ⅱ)具有許多優點,有很寬的工藝條件,在纖維上的吸附位置有高度選擇性,它的鹽類價格便宜,而且環境容許排放的濃度相對高。
2.1.2亞鐵離子濃度對纖維白度、蓬松度的影響
為了考察預處理過程中亞鐵離子濃度對纖維白度、蓬松度影響,在預處理過程中,改變FeSO4(o.w.f.)用量測試纖維白度,結果如圖2所示。預處理階段:浴比為1:100、次亞磷酸鈉5g/L、HAc調節pH值至3左右、45oC條件下處理40min、JFC1g/L;水洗階段:50oC溫水洗滌;漂白階段:浴比1:50,雙氧水30%30mL/L,50oC條件下漂白150min。

圖2圖3
由圖2可見,隨著FeSO4用量的增加,白度開始隨之增加,但其用量超過15%之后,白度會略微下降。其原因可能是亞鐵離子作為羽絨纖維選擇性氧漂的定位劑,可促進雙氧水對色素的漂白,漂白效果與亞鐵離子和纖維的絡合有關。纖維的漂白是破壞色素的共軛體系,過多的亞鐵離子可能導致同一共軛體系絡合多余的亞鐵離子,增加雙氧水的無效分解,影響漂白效果。此外,由圖3可知,隨著亞鐵離子濃度的增加蓬松度下降,說明金屬離子對纖維的蓬松度有影響。所以硫酸亞鐵的用量應控制在15%左右為宜。
為了考察預處理時間對纖維白度、蓬松度影響,固定FeSO4濃度為15%,改變預處理的時間,其他因素同3.1.2。漂白后白度、蓬松度結果如圖4、圖5所示。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