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7圖8
從圖7以及圖8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羽絨白度增加,但是蓬松度會有所下降。其中白度的上升主要是因為隨著溫度的上升,有利于羽絨纖維膨化,增加纖維內部空隙,同時也增加了亞鐵離子的動能,從而有利于亞鐵離子擴散進入纖維內部。然而,溫度過高會導致亞鐵離子的解吸。同時,溫度上升,蓬松度下降。綜合考慮,優選50℃作為預處理溫度。
2.1.6預處理浴比對纖維白度、蓬松度的影響
為考察預處理浴比對纖維白度、蓬松度影響,固定硫酸亞鐵濃度15%,pH=5,時間40min,溫度50℃,其他因素同3.1.2。漂白處理后的白度與蓬松度如圖9所示。蓬松度:五個點蓬松度幾乎一樣,基本上在16.5左右。

圖9
由圖9以及蓬松度的變化可以看出,浴比的增大,纖維白度有提升,尤其是初始階段,隨浴比提高,白度顯著提高。而浴比對蓬松度影響甚微。浴比過小,由于羽絨天然拒水,無法全部潤濕,浴比過大應用于工業生產,用水量較浪費,且白度增加不是很明顯,故優選1:80的浴比,且加入表面活性劑JFC,以提高羽絨的潤濕性。
綜上所述,優化后的灰色羽絨纖維選擇性漂白預處理工藝為:浴比1:80、硫酸亞鐵15%(o.w.f.)、次亞磷酸鈉30%(o.w.f.)、調節pH值至5、50oC條件下預處理40min、1g/lJFC做潤濕劑。

表1清洗液以及清洗條件的改變對漂白后纖維性能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絡合清洗在選擇性漂白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清洗對纖維白度的提高產生明顯作用,這是由于過多的亞鐵離子會導致同一共軛體系絡合多余的亞鐵離子,增加雙氧水的無效分解,影響漂白效果,而洗滌過程洗去了多余的亞鐵離子,從而使其利用率得以提高。溫水清洗比冷水清洗白度有提高,主要是因為溫水比冷水易洗去絡合在蛋白質上的亞鐵離子。209助劑清洗效果不明顯,而在55℃、1g/L次亞磷酸鈉溶液條件下淸洗,綜合白度和蓬松度來評價,處理效果較為理想,因為次亞磷酸鈉作為還原劑可以更好地保護絡合在纖維色素上的亞鐵離子,同時次亞磷酸鈉本身的絡合作用和絡合穩定性可能有利于奪取結合在角蛋白纖維上的亞鐵離子,從而有利于減小纖維損傷。由此優選清洗條件為55℃、1g/L次亞磷酸鈉溶液清洗。
2.3氧化漂白階段工藝因素對漂白效果的影響
2.3.1雙氧水濃度對纖維白度及蓬松度的影響
為了考察雙氧水濃度對纖維白度、蓬松度影響,纖維經過預處理、清洗后,改變漂白劑雙氧水的用量,調節pH8-8.5,在60℃溫度下漂白120min。預處理、清洗采用上述最佳工藝。處理后纖維的白度如圖10所示。蓬松度:改變雙氧水的濃度對纖維蓬松度沒有明顯影響,蓬松度在16.5~16.7范圍。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